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志愿红、再生绿、蚕丝白禄劝的三重色彩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卢莎、廖顺招、尹先胜) #暑期“三下乡”#
7月11日,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数字财贸学院赣苗连心团走进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穿行于街巷之间,志愿者们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之中探讨禄劝的生态与手工文化之美。
护河行动:志愿清淤,焕新河道生态
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守护辖区河道整洁,赣苗连心团开展了掌鸠河道周边清扫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水环境治理,共建美丽家园。活动中,志愿者们携带垃圾袋、夹子等工具,沿河道岸分工协作,重点对岸边的塑料垃圾、矿泉水瓶等杂物进行集中清理。大家不怕脏、不怕累,认真细致地清扫每一处卫生死角,经过数小时的努力,河道周边环境焕然一新,累计清理各类垃圾10余袋,有效改善了河道及沿岸的卫生状况。此次活动不仅美化了生态环境,更增强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再生守望:凭公道立足,盼行业新生
在社区的街巷深处,有这样一家可再生资源回收店:凭借“公平”二字积累了稳定的客源,却也在行业波动与现实压力中艰难前行。多年来,店铺始终坚持透明、公道的回收价格,对待客户一视同仁,店铺回收的泡沫、塑料等物资经粉碎加工成颗粒后,远销昆明、武定等地的加工厂。为方便客户,店铺还提供上门回收服务,进一步拓宽了回收渠道。然而,光鲜的回收量背后,是难以言说的经营压力。店主直言,近年来受经济大环境影响,行业整体萧条,回收物资的来源和价格波动剧烈,导致货不稳定,收入自然也不稳定。这家可再生资源回收店的经历,折射出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在发展中的现实困境。期待在未来,能有更多支持政策与社会关注投向这一领域,让坚守环保与公平的从业者们,获得更稳定的发展空间。

丝韵匠心:匠心凝丝被,岁月酿温情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一件凝聚匠心的手工蚕丝被总能带来别样的温暖与质感。相较于普通被子,它更为柔软亲肤、保暖。店铺的手工蚕丝被主要分为两类: 全新蚕丝被和旧被翻新。在价格方面,全新蚕丝被定价大约1000-3000元,旧被翻新则为700-800元左右,合理的定价与过硬的品质让店铺积累了大量回头客。一件手工蚕丝被的诞生,离不开从源头开始的细致把控。店主拥有自己的蚕虫养殖场,据介绍,每900-1000只蚕虫可产出约1公斤蚕丝,经过抽丝等多道工序后,最终转化为300-400斤的蚕丝原料。依托成熟的技艺,店内师傅两个小时便可完成一床新蚕丝被的制作,既保留了手工制作的温度,又保证了高效的产出。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店铺创始人四十余年的坚守——从蚕虫养殖到蚕丝加工,他亲历了每一个环节,用时光沉淀出对这门手艺的深刻理解,也让这家开了三十多年的店铺,成为了当地手工蚕丝被技艺的一张名片。

团队:赣苗连心团
投稿人: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