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访馆悟史铭先烈,诵誓躬身传薪火
潺潺萍水畔,沉沉历史痕。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七月的赣鄱大地蒸腾着滚烫的记忆——秋收起义的烽火曾在此燎原,安源工运的呐喊与烈士的忠魂,共同镌刻下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7月22日,江西水利职业学院“丹心报国”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队来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安源工运时期廉政建设陈列馆、卢德铭烈士纪念馆、秋收起义烈士陵园等地,在行走中感悟那段风雨如晦的斗争精神,让红色基因在实践中熠熠生辉。
铭记工运历史,感悟斗争精神
观史鉴今,薪火相传。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于1956年建立,场馆以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1922年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为主题,全面展现罢工前后的历史脉络、斗争历程与精神传承。场馆内,讲解员为实践队员们讲述了1922年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光辉历史,展厅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复原“安源罢工”的历史场景,展柜中泛黄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章程》、锈迹斑斑的矿工头灯、记录罢工实况的黑白影像,无不铭刻着革命先烈的奋斗足迹。“义无反顾、团结奋斗、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安源精神深深烙印在每位队员心中。


筑牢思想防线,永葆政治本色
随后,实践队踏入安源工运时期廉政建设陈列馆。这栋静立如磐的红砖瓦房,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广场上散发着独特的庄重气息。步入馆内,《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章程》纸页、泛黄的罢工记账本等诸多珍贵文物陈列其中,纸张间的折痕与褪色的字迹,无声诉说着党的早期廉政探索。实践队成员们整齐列队,面向陈列馆,诵读《廉政宣誓词》,队员们目光如炬,字字铿锵的誓言在展厅内久久回响,化作队员们践行初心使命、赓续红色精神的磅礴力量。


致敬铁血忠魂,砥砺奋进之志
忠魂不朽,青春永志。实践队员们走进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烈士纪念馆,探寻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他自幼立志报国,投笔从戎后在北伐战争的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中屡建战功,秋收起义时为掩护部队转移高呼“为革命断头流血”,后壮烈牺牲,他用热血诠释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赤诚。队员们在讲解员引导下凝视馆内文物史料,于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前深切感悟先烈为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精神,深刻体会到今日和平来之不易。


走出纪念馆,队员们列队来到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前。他们神情庄重、昂首挺胸,齐声高诵对先烈的礼赞,字句饱含着对先烈的敬仰与传承红色基因的坚定决心。随后,队员们缓步走进烈士陵园,在每一座墓碑前深深鞠躬、静默致哀,表达对英烈的无限追思。鞠躬完毕,队员们拿起毛巾,仔细擦拭墓碑,将对先烈最真挚的敬意,化作传承精神、砥砺前行的无声誓言。

萍水镌岁月厚重,红土传丹心永恒。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斑驳的砖墙上,年轻矿工的面容倒映在煤油灯下,而二十二岁的卢德铭永远沉睡在花岗岩纪念碑下,历史的厚重不仅镌刻在纪念碑上,更流淌在每一处细节里。此次实践活动让队员们真切感悟到信仰的温度源自于无数平凡的奉献。站在红土地上,当代青年必将以先辈的精神为灯塔,以脚下的红土为根基,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用奋斗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让青春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