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君|命题填词路上的小欢喜(散文),把浔瑞的好藏进一阕阕词里

2025-08-04 10:15 阅读
青苔社

命题填词路上的小欢喜
□闻君


参与“词咏浔阳”命题填词活动,感觉像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文字漫游。目前跟着进度,填了十三个词牌,和一起折腾的伙伴们,在格律与家乡故事里,挖到不少小欢喜。

最开始,对着词牌直发懵,《水调歌头·庐山》要咏庐山,得先把格律吃透,平仄怎么安排、韵脚选什么字,对着钦定词谱反复琢磨,填到后来,“明月几时有”的框架里,慢慢有了庐山云雾缭绕的影子。填《忆江南·赤乌城》时,就短短几句,得把瑞昌赤乌城的韵味塞进去,一个“好”字藏着千年故事,这过程,让那些原本生硬的格律,变成了装家乡风情的小匣子。

填着填着,主题成了灵感开关。写《采桑子·九江浪井》,去扒浪井“江波涌井”的传说,把浔阳的历史揉进词里;填《鹧鸪天·瑞昌竹编》,盯着竹篾编织的纹路,琢磨“经纬藏匠心”,突然就懂了瑞昌手艺人的执着。浔阳的鄱阳湖、锁江楼、白鹿洞,瑞昌的瀼溪河、码头镇、梁公堤……这些熟悉的地方,借着词牌有了新的表达:《渔家傲·鄱阳湖》里,用豪放的调子装下湖面的壮阔;《浣溪沙·瀼溪河》中,以清丽的笔触描出河畔的灵动;就连《蝶恋花·瑞昌剪纸》,都能在婉转的韵律里,剪出民俗的鲜活。

和一起参与的伙伴交流,发现大家都有相似的创作感受。聊《菩萨蛮·锁江楼》咋勾勒江楼夜景,分享《西江月·铜岭遗址》的古意咋锁进韵脚,才知道,原来在“仄仄平平”里,能装下庐山的巍峨、浔阳江的浩荡,也能容下瑞昌赤乌城的古朴、梁公堤的沧桑,让两地的风物都有了诗词的筋骨。我们笑说,这是“戴着格律的镣铐,给家乡写情话”,逼着咱把浔阳、瑞昌的好,掰碎了、揉细了,融进词里。

才填到第十三个词牌,后面还有七个等着挑战,像《临江仙·烟水亭》《卜算子·秦山行》这些,光看名字就期待。但已经收获满满啦——最实在的是,这指定的二十个词牌,从前对着词谱都记不全,现在填过十三个,剩下的也摸透了门道,连带着平仄、句式、韵脚规律都印在了脑子里,基本能背下来了。格律从“死记硬背”变成“顺手拈来”,家乡从“熟悉的风景”变成“藏故事的诗行”。和伙伴们一起在平仄里折腾,收获的不只是会填几个词牌,而是突然发现,浔阳的亭台、瑞昌的街巷,都能变成词里的平仄,能借着《清平乐》《浪淘沙》,让两地的美,慢慢从心里流到笔端。

往后还有一半的词牌要填,想想就满心期待!这趟填词,就像慢慢解锁家乡的诗词地图,每填一个,就点亮一处风景,和伙伴们并肩“作战”,在格律里找乐子,在故事里挖宝藏,这滋味,比单独写诗有趣多啦,盼着把剩下的词牌都填好,把浔阳、瑞昌的好,都藏进这一阕阕小词里!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