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午休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期,江西省制定《关于“开展‘可躺式’课桌椅进校园试点”的实施方案》,并将其纳入“十件重点民生实事清单”,让“可躺式”课桌椅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并有望解决长期困扰中小学生的午休难题。
“可躺式”课桌椅进校园,其实早已有行动。自2022年开始,杭州市、南昌市等地就陆续有学校推出“可躺式”桌椅,得到网友一片盛赞:孩子们的午休终于实现了“趴睡”变“躺睡”。从实践层面看,我国各地虽有“可躺式”课桌椅进校园的零星出现,但大多数是个别学校“小心翼翼”的“自选动作”。不难理解,“可躺式”课桌椅进课堂其实是有诸多后顾之忧的:课桌椅的配置成本、教室的空间配备、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学生的人身安全等问题,都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也许正是这些原因,让本来网络上一片“叫好”的“可躺式”课桌椅,却始终在学校“不叫座”。
在此背景之下,制度化、体系化、规模化推广普及“可躺式”课桌椅,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中小学生午休的现实需求已经摆在那。宏观层面,“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促进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内涵;微观层面,从放学托管到午休无缝衔接,其实就是解决教育民生问题的务实之举。现如今,放学托管问题已经解决,适时解决午休问题将成为重点,以“可躺式”课桌椅进校园的技术性方法解决中小学生午休问题,从现实需求和公众反应来看,是值得肯定和期待,且尤为必要的。
当然,解决中小学生午休问题,并不是简单统一将“可躺式”课桌椅搬进校园,还需要统筹解决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等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配套鼓励创新、包容免责的制度设计,让教育主体有更大的弹性空间;需要完善科学合理、公平有序的行业规范,激发企业市场活力,进而创新创造更好的产品服务等。从政策层面的支持到产品安全的保障,从统一标准的制定到个性需求的满足,实际上都考验着每项创新决策的智慧。由此可见,看似容易的“可躺式”课桌椅进校园并不容易,但只要善积跬步、善作善为,就能尽快解决中小学生午休问题,让学校、学生和家长各方安心。
(南昌社科院 戴庆锋、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