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鱼头传奇(民间故事)
□吴邦国
万安是一座千年古城,依山傍水于千里赣江之滨。
是江就有水,是水就有鱼,是鱼就有头。那万安鱼头是个什么梗?万安鱼头传奇又是个什么传奇?
民间这个传说要从靖康二年(1127年)说起。
那年金兵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今河南开封),高宗将隆祐太后送往洪州避难。隆祐太后是宋哲宗的皇后、宋高宗的伯母。
洪州即现在的江西南昌。金兵将领兀术获悉隆祐太后沿赣江南逃,遂派颜额率兵追捕。
此刻恰逢在朝廷任职已满、告老还乡的许贵在家听说金兵南下江西,追捕隆祐太后已至万安境内,他深为太后安危担忧。
危急之时,隆祐太后来到老同前观音寺,决定赴寺进香,求菩萨保佑。刚行至寺大门口的池塘前一小木桥上时,忽听见“嗖”地一声,一条银链般的胖大鱼从水中跃出,横在了路上,而且活蹦乱跳起来。隆祐太后本来就心情不好,心里有些犯堵,忙问手下随从:“这是何故?连池中鱼儿也来挡我的道?”
这时,观音寺住持忙上前双手合十道:“太后,这不是挡道,是迎道,这是喜从天降啊!”
“喜从何来?”隆祐太后问。
住持作揖道:“此地为万安。”
“万安……万安……”隆祐太后连连念了几遍,最后悟彻笑道,“万安、万安,从此万安!好、好,那这鱼是……”
“这叫胖鱼跃龙门。”
“龙门在何处?”
“隆祐太后现在踏上的圆拱木桥乃是龙门,胖鱼跃龙门在本寺也是首次。全托隆祐太后的福!”
这时,只见住持压低声音与隆祐太后的随从说:“观音娘娘有旨,其他人止步,您侍候隆祐太后请随我来!”
金兵追至造口不见太后踪影。正疑惑时,忽见赣江风起云涌,波浪滔天。一条条胖鱼随着大雨从天而降,砸在金兵的头上。金兵见状莫名其妙,认为这是天意,一个个只有抱鱼而返。
其实这是许贵为救隆祐太后设下的一计。隆祐太后进寺后出后门随他而至花桥,来到厚陵许贵家中,家人和乡亲铺地毯迎驾。另派一假的隆祐太后去了造口。
许贵在“毯子前”(今万安弹前乡)设宴欢迎隆祐太后。隆祐太后知情后大为惊喜,连忙问:“刚刚我见跃龙门的胖鱼头那么大,那叫什么鱼?”
许贵说:“这叫鳙鱼,也叫大头鱼、胖头鱼。”
“鳙鱼……”隆祐太后听了一愣,不禁笑道:“‘庸’则是镛,即大钟,古代的一种乐器。‘叩其两端而折中’——‘中庸’,没想到鱼中也有此境景。换言之,‘中庸’之‘庸’取象于祭祀礼乐,本义为祥和、执中、沉着、雍雅、畅达、隽永等意象。鳙鱼,好大的鱼呀!”
一听隆祐太后在夸这鳙鱼,许贵连忙说:“鳙鱼最重的有五六十斤。这鱼的特点就是头大,一般常见的三四斤,大的七八斤甚至十多斤。今天欢迎太后设的就是鱼头宴。”
“单吃鱼头?”隆祐太后又问。
“对,单吃鱼头。这鱼头熬汤不仅味美汤浓,而且能滋身养颜,镇定压惊,延年益寿。”
“好,今天就上万安鱼头!”
从此,万安鱼头不仅上了宴席,还成了皇家宫廷一道风景菜。
万安鱼头就此与万安结下不解之缘。
隆祐太后后来对自己这次避难逃过一劫一直心有余悸。每有心烦意乱,就会想到“万安”——这可是天意。于是,她就差人去街头寻“万安鱼头”。可下人转遍了大街小巷,也找不到“万安鱼头”。回来后一想,禀告她:“万安鱼头、万安鱼头,那只有万安才有哇!”
她一想也是,便差大厨专门去了万安学做“万安鱼头”,从此她也心安。街头小店听说后也纷纷仿效,各地也纷纷养起了鳙鱼。
万安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安、因鱼而富。赣江穿城而过,万安湖、心安湖风光旖旎。
走在万安街头,那句“吃鱼头到万安,到了万安就万安”的民间名言会让你重新审视着这座千年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