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历史“老建筑”焕发“新活力” 东湖区主官这样谋划


南昌市胜利路步行街 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祺摄
作为南昌市老城区和中心城区,东湖区历史悠久,历史文化场所、古建众多,是展现南昌、江西文化的重要名片。近日,当地主官多次围绕历史文化建筑调研开会,推动古建保护和文旅开发。东湖区主官如何打造好这一历史文化名片?
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 杜宇蔚/文
东湖区主官近期多次调研历史文化建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保护传承好这张名片,是每一位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职责。
近段时间,当地主官多次围绕历史文化建筑调研开会,推动古建保护和文旅开发。8月16日,东湖区委书记高辉红深入墩子塘街道、滕王阁街道和百花洲街道部分街巷点位,就东湖区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实地调研。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调研,高辉红邀请了江西文史馆馆员、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黎传绪随行指导。
在扁担巷、后墙路和皇殿侧路,以及正在规划的百花洲(南湖)文化艺术休闲旅游街区,他边走边看边询问,与黎教授频频互动交流,聆听老南昌各条道路的历史文化渊源,实地察看街区居民生产生活、历史文化保护与项目招商、项目建设和应用等情况,并围绕充分挖掘街区历史和人文内涵、使历史街区焕发新活力等内容进行探讨。
9月29日,中秋节当日,高辉红又与东湖区委副书记、区长胡俊峰趁着夜色来到百花洲景区,实地调研“月上百花洲”主题夜游活动筹备工作。当晚,百花洲古风情景式集市的商户们正在为开幕做最后的准备,节目演员正在紧张排练,准备为游客送上一场古风古韵的情境演出。
高辉红、胡俊峰一行边走边看,逐一察看各个版块准备情况,详细了解各个场景设计方案、各项工作筹备情况,他们不时驻足,用手机记录下美丽的夜景。
10月11日,高辉红主持召开书记专题会,听取黄本贵美术馆相关情况汇报。胡俊峰出席会议。10月13日,高辉红又来到黄本贵美术馆实地调研。
国庆假日期间,胡俊峰来到百花洲文旅街区、胜利路步行街、滕王阁景区等地,详细了解文旅消费、产业配套、节日活动等情况。
10月22日,胡俊峰又赴胜利路38号清代民宅、河东会馆、肖家巷17号、环湖路37号、黄本贵美术馆等点位,实地察看公共文化设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情况,并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做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
10月23日,高辉红再次主持召开书记专题会,听取黄本贵美术馆规划设计情况报告。
历史建筑展现地方文化,独特的文化才能吸引并留住游客。梳理近三个月的时间线可以发现,高辉红和胡俊峰多次对东湖区历史文化场所、建筑进行实地调研,开会部署,还邀请专家现场指导。这些举措,均是让东湖文化之旅“网红”变“长红”的体现。
要求做好修缮工作 让历史建筑“活起来”
城市历史文化场所,承载着这座城的历史记忆,是地方发展变迁的见证,也是当地群众共同的情感记忆载体。因此,保护发展好城市历史文化场所,就是守护当地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
东湖区历史建筑、文化遗迹众多。保护传承好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是当地主官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守护好这些资源?在高辉红看来,必须摸清资源家底,相关责任部门和属地单位要密切配合,对全区历史文化街区开展普查、建立档案,厘清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脉络,全面掌握基本情况及状态,注重延续历史文脉,保留历史文化记忆,守护并利用好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对全区历史文化建筑摸清家底后,保护修缮是重要一步。高辉红表示,要坚持统筹规划,处理好历史与现实、局部与整体、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借鉴成功经验,统筹政策资源,将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利用与周边建设统筹规划,制订有利于长远发展的运营方案,唤醒老街古巷的记忆与活力,推动历史文化街区连线成片,打造出独具辨识度的历史文化街区。
胡俊峰也提到,要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切实做好历史建筑修缮工作,积极改善历史建筑本体现状及周边环境,让历史建筑“活起来”。
如何让历史建筑、老旧街巷更好融入当地城市生活,是如今许多城市在保护利用老旧建筑、街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项工作做得好,历史建筑和现代街景就能浑然一体。倘若这项工作做得不尽如人意,便会饱受诟病,被吐槽是“面子工程”“为做旧而造景”。从东湖区主官的做法中不难发现,让历史与当代建筑、老街与新街景象融为一体,是东湖区保护历史建筑、开发老旧街巷的题中之义。
修缮历史建筑、保护老旧街巷的目的,是留住市民记忆、打造城市名片、做强文旅产业。对此,高辉红认为,要拓展街区业态,充分利用街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优势,持续完善街区功能、创新消费业态、增强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建设运营历史文化街区推动全区文旅融合发展,让东湖文化活起来、“潮”起来、强起来。
胡俊峰也说,要把历史建筑保护作为发展旅游事业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深入挖掘历史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辖区文化、文物资源,切实发挥好文化、文物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不断提升东湖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保护历史文化建筑和老旧街巷的最大价值,就是让它们在今日发挥保存城市记忆、继续造福百姓并促进地方经济的作用。东湖区主官近期的系列部署,正是为了这一目标。
留住老城记忆 助推文旅融合
对历史文化建筑和街区在今日的作用,高辉红表示,历史文化各街区承载着城市的专属记忆,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东湖区历史文化名片。胡俊峰也认为,保护历史建筑就是保护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传承历史文化、促进城市发展的必行之举。
东湖区委书记和区长对历史文化建筑和老旧街巷保护的认识,对保护修缮工作的重视,为东湖区带来了良好的文旅口碑。滕王阁、杏花楼、佑民寺、东湖、蛤蟆街、中山路等承载城市记忆的历史文化景点,已经成为省内外游客必去的旅游打卡点。2023年“五一”假期首日,胜利路步行街客流突破17.2万人次;中秋国庆黄金周期间,蛤蟆街夜市日均人流量达到2.4万人次,营业额日均达到140万元。滕王阁景区背诵免门票活动更是掀起全国各地游客背诵《滕王阁序》的热潮。
数据和事实的背后,显现出东湖区主官长期以来在历史文化建筑和老旧街巷保护利用上做了许多功课。与南昌市东湖区一样,全国许多城市也面临着如何“活化”城市历史记忆、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问题。
苏州市姑苏区在这项工作上的表现就可圈可点。在修缮古宅上,当地不仅要求修复企业和工人在修复技艺上精益求精,同时也提供大量资金支持。这个资金投入有多高?以一个2000平方米的宅院为例,要将其修缮一新,费用高达上亿元。为此,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姑苏区也在尝试用市场化的方式挖掘古宅价值,启动古城保护更新计划,让老宅的文化价值、区位优势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当地要求新入驻的企业必须遵守相应规则。如装修方案不能改变建筑的主体结构和风貌,装修以可逆化为主,要定期接受常态化监管等。在严格监管下,不少老宅通过活化利用,不仅保持了主体风貌,也吸纳了现代元素,焕发新生。
保护好传统街区、古建筑、古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如今,如何让众多千年、百年古城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成为对城市管理者智慧与能力的一大考验。
留言互动
读者对南昌做好古建保护和文旅开发有什么建议,欢迎扫描版面下方二维码留言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