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下考古首部行业规范出台

2023-11-13 21:36 阅读
北京日报客户端

国家文物局近日印发了《水下考古工作规程(2023年)》,明确了水下考古工作的规范,这也是我国首个指导水下考古业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早在1984年,我国就颁布了《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2009年,我国又对其进行了修订。田野考古工作规范的逐步完善,为水下考古工作规程的制定奠定了基础。2011年,国家文物局委托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现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组织编制《水下考古工作规程》,编制单位完成文本编制后,持续组织在10余处水下考古调查项目、3处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开展试行工作,并结合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深海考古等最新技术与成果,不断对文本进行修改、完善。在此过程中,编制单位还广泛吸收国内外水下考古相关成果和文物管理部门、水下考古机构、专家及一线水下考古专业人员的意见建议,形成了最终的文件。

《水下考古工作规程(2023年)》以水下考古工作流程为主线,归纳吸收了水下考古和海洋考古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结合最新的考古技术、数据记录要求,以及田野考古、海洋物探、潜水安全等相关规范成果,明确了水下考古工作不同阶段的原则、目的、内涵和操作要点,在此基础上突出和强调了作业主体权责、出水文物的管理、现场保护和水下考古安全。比如,文件明确,水下考古调查的任务是寻找、确认和研究水下文物;水下考古调查应坚持无损伤原则和最小干预原则,优先使用非破坏性的技术;水下考古发掘应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出水文物现场保护应以维持文物状态稳定为主要目标,并与后续保护修复相衔接等。

国家文物局表示,考古工作标准体系是提升考古工作能力的重要抓手,是确保考古工作科学、规范开展的有力保障。《水下考古工作规程(2023年)》的制定和推广将在规范水下考古工作、健全考古工作标准体系、加强水下文物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考古行业科学、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章峰 审核:倪旻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