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建在红色旧址上的小学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涂文华、曹智健报道:江西于都县城关小学不仅是一所百年老校,更承载着深厚的红色历史。它的所在地曾是红军步兵学校旧址,与100位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的黄公略将军密切相关。

黄公略,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副军长、第三军军长。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三次反围剿的过程中屡创战功,被毛主席称赞为“飞将军”。1931年9月15日,黄公略在方石岭追击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3岁。
为纪念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建公略亭、设公略县,并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步兵学校命名为公略步兵学校,其旧址即今城关小学所在地。
用好宝贵红色教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是革命老区学校的责任与使命。在城关小学,红色文化正以“润物细无声”般传播到学生之中。
近日,记者探访学校。校内“公略杯”字样引人注目。这是学校为激发学生学习黄公略坚毅、创造、善学品质而命名的科技节。城关小学校长刘庆祥表示,“公略步兵学校”的峥嵘岁月对于学校来说,是极为宝贵的红色资源和无上荣光的过往。

他表示,学校始终牢记毛主席为黄公略将军牺牲后所作挽联中“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的殷切期望,打造“公略品质”校园文化,引领学子继承革命先烈遗志,走好自己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同时,通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如作文比赛、“重走长征路”等,让学生感受历史温度,根植红色精神。
“黄公略是谁?”在六年级(12)班,王梓萱同学被老师点名后,站直身体,坚定地回答道:“黄公略是一位不畏生死,赤胆忠心的好将军,他的品质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
“学校计划建立‘黄公略纪念馆’,开发教材《‘心’火相传长征源》,并开设‘公略品质’思政教育课。”刘庆祥希望,学校能借助这一红色名片,打造成新时代校园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合的示范点。

推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是全省教育工作的“重点课题”。
“红色是江西底色,要努力把江西丰富的红色资源有效融入专题教学,打造红色文化铸魂育人阵地。”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汪立夏介绍,2023年,全省遴选了99所学校开展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创建试点工作,组织思政课教师深入开展“一线课堂”活动。2024年,江西将深化开展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红色班级创建,激励全省师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进一步深化红色基因传承。
曾经的“公略步兵学校”历经沧桑,如今在它的旧址上是一座崭新的学校,校园内不时传来琅琅书声。书声中,黄公略的形象浮现孩子们的眼前,红色精神跨越时空,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