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价格设置错误,一网店被羊毛党薅走7000万元

2024-09-02 15:44 阅读
极目新闻

8月28日凌晨,一家安徽县城只有6人的小店遭遇“灭顶之灾”,由于电商运营人员价格设置错误,该店铺20分钟内以进货价4-5折的价格“卖出”货值超7000万元的货品,损失高达3000万。

因价格设置错误,店铺求退单

价格设置错误,商家求退单

近日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爆料称,8月28日晚因“小天鹅东山专卖店”出现价格设置错误自己以超低价格买到了洗衣机,甚至还有不少人以该价格下了四到五单寻求转手。而这些“羊毛单”则直接将一家已经开了近十年的县城小店逼上绝路。

据“小天鹅东山专卖店”公告,由于运营人员价格设置错误,导致全店洗衣机产品远低于市场价造成店铺巨大损失,在短短的20分钟内有超过4万个订单,其中大部分订单为一人多台,据核算,本次事件下单金额近4000万元,货值超7000万元,这意味着如果按规定发货该店将直接损失超3000万。

对于一家开在县城仅有6人的小店来说,这称得上“灭顶之灾”。

事件发生后,该店铺目前已下架所有商品链接,同时在首页发布一则运营人员的视频致歉,视频中该运营人员称,店铺发现异常时已过20分钟,目前店铺保证金赔付已经超过几十万,希望购买者同意退款。

类似错误为何频频发生?

类似因价格设置错误被“薅羊毛”的例子并不鲜见,就在此前8月21日,嘉华食品旗舰店也曾因将某原售价为39.9元的产品设为秒杀价1元,短短几个小时,销量高达近600万份。据该店介绍,此举预计会造成数亿元经济损失。

嘉华食品发布致歉函

曾担任某国产家电品牌电商运营的小吕告诉记者,其实电商运营压力很大的,因为现在平台的活动越来越复杂,优惠券再叠优惠券,如果不是真的摸透规则很容易设置错误造成巨大损失,“每次大促各种优惠券不仅会让消费者头晕,其实也让我们运营头晕。之前我们店一个同事把四千多的机器设置成两千多,把我们所有人都吓死了,幸好只卖出5台,他打电话一个个求着别人退款才算解决。”

小吕表示,价格设置错误的情况发生概率非常高,基本上80%的电商运营都曾遇到过类似问题。“类似的错误我们公司每个人都犯过。”他表示这种错误高频发生除了与平台复杂的活动规则有关外,还与电商销售高频的流动性和杂乱的工作内容有关,“其实电商运营就是变相的电商销售,大家都背着很重的KPI,压力很大,而且现在运营的范畴越来越广,不仅这些活动上线我们要负责,店铺的主图、客服各种细节也都算在运营的工作内,淡季还好,旺季或者大促基本都是多线程长时间工作,不出错很难。”

商家要为自身过错买单

对于被“薅羊毛”,近年来有的平台选择为自身失误造成的损失买单,有的则选择撤回失误优惠等方式挽回损失。作为普通消费者,绝大部分网友都认为,这种“薅羊毛”行为,用户不承担责任。那么,“薅羊毛”者是否该为平台的失误买单呢?

“若造成的损失完全系商家自身过错,消费者并无任何欺诈等心态,在这种情况下商家要求强制返还,会给消费者造成较大损害,属于明显限制了消费者权利,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此时平台是不能随便拒绝此类交易的。当然,专门黑灰产团伙不在此列。”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副教授欧阳爱辉称,倘若消费者自身权益因平台单方面终止履行合同而严重受损,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可以要求商家继续履行合同或一定程度上履行合同。

290名消费者被亚马逊平台单方取消订单维权胜诉案就是典型一例。早在2014年,亚马逊将一款售价为949元的“智能家居扫地机器人”标为94元,结果在不到12分钟产生了3.4万笔订单。之后亚马逊对该款产品进行下架,并以“标错价”为理由擅自删除了相关订单,退回买家已支付的货款。2017年3月27日,北京市第三中级法院经过审理,终审判决亚马逊经营方北京世纪卓越应当承担由此带来的不利法律后果,向提起诉讼的290名消费者分别赔偿每台机器的订单金额与市场价之间的差价855元,律师费3000元。法院的判决理由是:若网购平台不承担赔偿责任,将不利于对虚假促销、恶意单方砍单行为的规制。该案被评为年度消费者维权典型案例。

恶意“薅羊毛”则涉嫌犯罪

电商时代“薅羊毛”盛行,“羊毛党”已经成为一种互联网生存现象。那么,“薅羊毛”可能面临哪些法律风险?

“无论普通消费者还是‘羊毛党’,利用平台漏洞得益,符合法律对不当得利的界定,理应予以返还。这在民法总则第122条中有明确规定。”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副教授欧阳爱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高艳东补充说:“平台作为受害方,有权拒绝用户利用网站漏洞得益,以此维护自身的权益。受害平台可以以‘重大误解’为由,撤销领取优惠券、订单等行为,不再履行与用户之间的合同义务。”

利用平台漏洞“薅羊毛”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偶尔利用平台漏洞捡漏的普通用户;二是明知是漏洞却依旧多次“薅羊毛”的“羊毛党”;三是以此谋利的黑灰产团伙。众所周知,第三类群体往往和违法甚至犯罪联系在一起,但大众对于前两者在“薅羊毛”时可能承担的法律风险却不甚了解。

“对于普通用户和‘羊毛党’,其法律责任应根据获利程度的不同区别对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陈一天表示,情节轻微尚不构成刑事犯罪的,依据民法关于无效民事行为和不当得利的规定处理;情节严重或者数额巨大的,则可能触犯刑法关于盗窃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的规定,涉嫌刑事犯罪。

为规避法律风险,高艳东建议,普通用户应严格按照网站提供的方式方法进行操作,获取正常范围内的优惠,“正常使用已有账号或者正常注册账号,不利用平台漏洞,不使用技术手段获取不当利益。”

 

编辑:陈拾梅 审核:黄玉龙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