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虚假控评刷量侵蚀网络诚信
11月20日,央视《法治在线》起底网络水军刷人气产业链:一人控制600台手机不停转评赞。“极速评论点赞”“极速手工涨粉”,在某平台上,各种制造人气、增加流量的订单五花八门。警方在某个“流量群”中发现胡某正在从事“送人气”服务。他通过云控虚拟机登录平台账号,从而使直播间的人气呈现出快速上涨的趋势。在深入调查后,民警发现胡某主要通过某中介平台接单,而平台背后隐藏着一个专业的刷手团队。(11月20日CCTV法治在线)
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一则“一人控制600台手机不停转评赞”的新闻令人咋舌,更让人“大开眼界”的是,这背后却藏着一个深不见底的“刷单控评江湖”,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灰产“产业链”。网络空间本应是公众自由交流、真实互动的平台,如今却被某些人利用,成为虚假流量的制造场,其危害不容小觑。
虚假控评、刷量等行为严重误导网民和消费者。在网购时,消费者往往会依据商品的评价和点赞数量来判断其优劣。然而,当这些数据是通过非法手段刷出来的时,消费者就容易被误导,购买到名不副实的商品或服务。长此以往,消费者会对网络评价失去信任,进而影响整个网络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例如,一些劣质产品凭借大量虚假好评混入市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挤压了优质产品的生存空间。
从商业层面来看,一人控制多台手机刷转评赞的行为构成了电子商务平台的不正当竞争。那些通过刷好评、刷销量来提升知名度和信誉度的商家,相较于诚信经营的商家获得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这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阻碍了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如果任由这种现象泛滥,会使整个电子商务行业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沼,最终损害的是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利益。
杜绝虚假刷量现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网络平台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异常流量的监测和识别,及时封禁从事刷量、控评活动的账号,斩断虚假刷量、控评的利益链条。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刷量行为的违法性质和处罚标准,提高违法成本,对从事虚假刷量、控评的个人和商家予以严厉惩处。同时,广大网民和消费者也应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不轻易相信那些看似完美的网络评价,积极举报虚假刷量、控评行为,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诚信和纯净。
网络诚信是网络空间健康发展的基石。虚假刷量、控评行为是对网络诚信的严重践踏,我们绝不能任其肆意蔓延。只有全社会携手共进,坚决抵制虚假刷量,才能让网络空间回归真实、公正、有序,为网民和消费者营造一个放心、可靠的网络环境,促进网络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徐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