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余字文件错7处?错别字文件错在哪里
近日,湖南长沙县市民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晒出一份县卫生健康局向他出具的《依法履职处理意见书》,文件仅200余字,却有多达7处错别字,引发网民热议。随后,该局就此发布情况通报称,相关工作人员将投诉回复件使用电脑软件转换成电子档,未对电子文档进行校核。目前,涉事工作人员已被停职调查,并按程序对相关责任领导启动问责。
“呈沙医院”“指释中心”“急技任务”……这些不少小学生都能一眼识别的错别字,就这样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一份官方文件中,引发公众质疑也在情理之中。事实上,官方文件出“状况”,早已不是新鲜事。此前,某部门在发布文件时照搬原文,连别人家的电话号码也不改,乌龙传出,不少人嘲讽其“抄作业都能抄错”。可见,一份“错别字文件”暴露出的问题,显然不只是“错别字”这么简单。
错在责任缺失。在数字化办公被广泛应用的今天,借助电脑软件完成工作,不失为一种提高效率的选择。但工具虽好,关键还要人来驾驭。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总是“分内之事”。一份只有200字的文字材料,通篇阅读也不会占用超过2分钟,竟能任由这样的低级错误盖章寄出、交到群众手中,如此疏忽大意,也难怪网友质疑“恐怕是看都懒得看”。该工作人员由于自己的懈怠,“喜提”停职调查,实在是咎由自取。
错在把关缺位。诚然,马虎大意的工作人员难辞其咎,但这背后也暴露了相关单位在内容把关环节的疏漏。根据通报内容,这样一份重量级文本,从生成、盖章到发出,没有任何的审核环节,仅由一人完成。如此操作,又如何能让群众放心信赖?
红头盖章文件,是政府面向群众的权威内容,不仅是公信力的承载,也反映着政府的形象。错别字文件的发出,错误不只在错字。对此,各地各单位有必要以此为鉴,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文件管理的审核流程,建立严格、规范的审核机制,并强化人员培训和考核。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履职尽责,才能不负期待、不负所托。
编辑:陈笑笑
审核: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