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句话,他们办了场特殊村晚,百万人围观

2025-01-14 23:51 阅读
新华每日电讯

近日,安徽黄山歙县瞻淇村

6尾4米长的“大鱼”从祠堂鱼贯而出

一场别开生面的“村晚”拉开帷幕

 

“一戏,鲤鱼摆尾!

二戏,鱼腾千里!

三戏,鱼跃龙门!”

 

高声喊着口号、带领鱼灯队

在街巷上表演的正是

瞻淇鱼灯非遗传承人、才艺主播郑冬蛟

他也是这次“村晚”活动的发起人

 

 

他想通过一场直播晚会

向全国人民呈现

瞻淇村传承800年的独特中式浪漫

也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

捡起祖传的鱼灯手艺

“鱼灯一亮

就是年轻人该回家团圆的日子了”

 

瞻淇鱼灯起源于宋朝

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与其他地方观赏用的鱼灯不同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戏鱼灯”

 

4米长的鱼灯由2人扛起

前后交错穿梭

做出“鱼跃龙门”等动作

每年正月舞鱼灯

是瞻淇村坚持了数百年的传统

 

“村晚”舞台上

老中青三代鱼灯队员齐上阵

年纪最大的队员汪平安已经71岁

舞起鱼灯来依然灵活

为了让网友们看到最精彩的表演

他一次排练都没有缺席

 

郑冬蛟办“村晚”推广鱼灯的决心

全村人都看在眼里

村民们也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

凑齐了13个节目

村民是台下的观众,也是台上的演员

在合肥当月嫂的桂花姐

提前请假回村

带领姐妹们用今年最火的歌曲《APT》改编广场舞

 

留守家乡的老人们也积极参与

他们拿起家里烤火用的工具“火冲”

砍竹子、做鱼灯的镰刀

推着卖鱼灯、吃食的货郎车

带来一场极具瞻淇本地特色的农具走秀

 

锣鼓是鱼灯表演不可缺少的一环

时疾时缓的鼓声

决定着整个鱼灯队伍的表演节奏

 

这次“村晚”舞台上的锣鼓表演

是12岁“小孩哥”汪智航的主场

他激情投入的演出点燃了全场的热情

也让人看到瞻淇鱼灯的下一代传承

村民们跟着鱼灯巡游队伍在巷子里穿行

 

随着锣鼓节奏拍手、起舞

整个村子都变成了“村晚”的舞台

与此同时,274.7万网友

也在@鱼承薪火(郑冬蛟)的“村晚”直播间

感受到了瞻淇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的浪漫

 

网友纷纷点赞

“好想去现场感受一下!”

“第一次看见会飞的鱼,谢谢你们的坚持”

 

 

“锣鼓响,脚板痒”

在郑冬蛟小时候

瞻淇村家家户户都会扎鱼灯、舞鱼灯

近些年

村里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

会舞鱼灯的人越来越少

每年正月的戏鱼灯

也停演了几年

 

2021年,郑冬蛟从浙江回村

本来是为了用一年时间陪女儿高考

没想到却扛起了振兴瞻淇鱼灯的责任

瞻淇村还在坚持舞鱼灯的

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

当时45岁的郑冬蛟

已经是鱼灯队的“小伙子”了

 

 

村长说,

“如果连你也走了,鱼灯队真要散了”

因为这句话

郑冬蛟接下了这个担子

一次演出

有人在抖音上直播鱼灯队的表演

没想到一下子就火了

这也启发了郑冬蛟

为什么不自己做主播呢?

 

2024年,郑冬蛟从注册账号学起

把鱼灯表演搬进了直播间

现在,每次有演出他都会开启直播

郑冬蛟在镜头前表演

驻村干部担任直播间管理员

回答粉丝去哪里能看演出、怎么请他们演出

 

“去年下半年我们演出多了四五成”

每年正月,演出邀约最多

鱼灯队都想出去多挣钱

但郑冬蛟坚持要把“几条鱼”留在村里

 

“鱼都出去了,游客来了就没得看了”

直播,是郑冬蛟找到的既让“鱼”留在村里

又能让外地人看到的办法

他希望借助直播间

让鱼灯“走”出去、游客走进来

 

在郑冬蛟办“村晚”的同一天

福建漳浦县,还有一场“村晚”

在@阿梅(丰归木偶戏)的直播间上演

跟郑冬蛟一样

蔡冬梅坚持表演木偶戏的原因

也是师傅的一句

“哪天你走了,这个戏就没人能演了”

 

蔡冬梅1987年出生于福建农村

从小最爱跟着爸爸看戏

妈妈催她回家睡觉

她硬要熬到凌晨三四点戏台散场

 

14岁,阿梅拜村里的木偶戏艺人为师

在她刚开始学戏时

木偶戏演员还是个不错的职业

“盖的房子是村里最漂亮的”

 

但等到阿梅学成登台

12人的团队只剩下4人

“有次庙会演出,台下一个人都没有

我真的觉得木偶戏要消失了”

蔡冬梅说

 

木偶戏“源于汉,兴于唐”

因为木偶形体和操纵技巧不同

又被分为多种形式

蔡冬梅所学的是其中的提线木偶

2006年,闽南提线木偶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17岁开始

当服务员、车间女工

卖车票、开出租车

蔡冬梅做过好几份工作

“我对工作唯一在意的

是需不需要加班

因为晚上要去演木偶戏”

 

2021年,在朋友的鼓励下

阿梅尝试做直播

没想到第一次开播就有5000人同时在线

现在,阿梅在抖音上已经有120多万粉丝

成了漳浦县的一张文化“名片”

 

在直播带来的经济效益支持下

阿梅还成立了木偶戏剧团

带着师傅和师姐们

一年能演出300多场

有了些名气后

阿梅就想要办场“村晚”

把老家漳浦县的特色民俗

表演给直播间里的粉丝家人们看看

 

“让大家知道我们漳浦除了木偶戏

还有芗剧、畲族歌舞、歌仔戏这么多好东西”

这场晚会,她也想办给在晋江务工的爸爸看

告诉他不用担心

现在自己日子过得很有奔头

 

“你女儿现在能办这么大的村晚

你在手机上看到是不是

也会说一句‘hong gu’!

(闽南话里很牛的意思)”

这场集中展现漳浦特色民俗的“村晚”

在直播间吸引了169万网友观看

 

“如果连你也走了,鱼灯队真要散了”

“哪天你走了,这个戏就没人能演了”

因为这一句话

他们办了一场又一场特殊村晚

 

乡野里土生的才艺主播办“村晚”、展示家乡

正在成为直播间里的新风潮

公开数据显示,过去一年

全国有超4700名主播

直播了3万多场“村晚”

4700多个中国乡村的风貌

通过直播间被全国网友看到

 

正如网友所说

如果说春晚为观众奉上的是

多元文化盛宴

是属于全国人民的大联欢

那“村晚”直播为网民呈上的

就是充满地域特色的文化大餐

 

乡村主播

发动村中男女老少

共同筹备、参与、演出“村晚”

已成为家乡文化的

记录者、连接者和宣传者

 

在“村晚”直播中

我们能看到乡野的“卧虎藏龙”

更能看到乡村文化的生命力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