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打破时间壁垒 高温超导感应加热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率先突破
编者按:近日,《江西省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方案(2024 - 2026年)》重磅发布,为江西未来产业锚定方向:在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生物、未来健康、未来显示、未来航空六大领域持续发力,力争到2026年,未来产业培育重点领域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转变,全省未来产业培育发展体系初步形成。
“未来产业”到底是什么样?记者深入产业一线,探访多个有代表性的未来产业企业,对话行业先锋、科研机构,深刻感受到他们正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创新的赛道上飞驰,每一次突破,每一次探索,都在为江西未来产业的崛起积蓄力量,也为我们呈现出江西未来产业令人期待的光明前景。如今,江西未来产业已崭露头角,初现峥嵘,如矫健的骏马,嘶鸣着惊艳奔赴而来。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系列报道《未来已来》。本期看江西未来能源:超导、锂电、光伏、氢能,百花齐放。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刘文琴报道:将一根500多公斤的铝棒从20℃加热到403℃,需要多久?近日,记者在江西联创光电超导应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创超导”)的超导应用示范车间看到,在一台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样机的加持下,只需1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这一过程。
“这在全球范围都是一项率先突破。”联创超导总工程师马韬告诉记者,过去用电阻炉加热同样的铝棒,至少需要9个小时。通过该企业自主研发的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折合下来每吨铝的耗电量仅为131.8千瓦时,较之传统工频炉省电达150千瓦时,不到传统工频炉的一半。
高温超导是新能源领域的前沿技术,也是实现大飞机、悬浮交通、船舶等高端制造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在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多种产业中都有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
作为江西本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联创超导陆续在高温超导感应加热器、高温超导磁体、高温超导磁控硅单晶炉等系列产品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先后完成了REBCO集束缆线及高温超导磁体的设计、国际首根百米级大电流高温超导缆线的研制、国内首个基于YBCO集束缆线的大型D型线圈等研制等,为我国紧凑型高温超导核聚变堆的自主研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江西新能源技术“出圈”,偶然中有必然。纵观过去数年,地处中部的江西在新能源产业强势布局,加快提升配套供给能力,形成涵盖新能源上游制能、中游储能、下游用能在内的全产业链条。
《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将新能源产业列为12条重点产业链之一,提出江西新能源产业将以发展锂电、光伏行业为重点,兼顾跟踪培育未来新能源行业。
2024年8月,江西省发展改革委起草了《关于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到江西将布局建设以“九江-南昌-吉安-赣州”为轴线的“赣鄱氢经济走廊”,支持鹰潭、萍乡、景德镇、宜春等设区市结合有色、钢铁、陶瓷、锂电等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布局,推进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探索氢冶炼技术应用。
今年年初发布的《江西省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到未来能源产业以南昌、宜春、新余、赣州、上饶等地为重点,发展高能量比、高可靠性的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以南昌、九江、赣州、吉安等地为重点,培育氢能产业链,加速发展“绿氢”制取、储运和应用等技术装备。
产业积厚成势,应用成果斐然。宜春坐拥丰富锂云母资源,有着“亚洲锂都”之称,吸引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数十家上市公司进驻;新余积极打造“全球锂电高地”,2023年锂盐年产量占全国24.6%,氢氧化锂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超五成;赣州打造总面积达35.2平方公里的新能源科技城,成为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平台;上饶作为全国最大光伏产业组件生产基地之一,以晶科能源等企业为龙头带动,集聚起产业链上下游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余家;九江湖心科技研制的江西首艘氢燃料电池船庐山西海“新源1号”下水,为江西氢能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一幅以“绿”为底色的新能源产业发展画卷在赣鄱大地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