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陂乌鸡:青山里的“金凤凰”
▲汪陂村林下养殖的泰和乌鸡。摄影丨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璋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璋报道:背靠青山,依傍湖水,泰和县马市镇汪陂村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节。粉荷摇曳的水塘之畔,樟松林间纯白身影灵动——这里不仅是秀美乡村,更是“白凤仙子”泰和乌鸡的发源地。依托这块金字招牌,汪陂村以“公司+基地+农户”订单模式养殖乌鸡,成为村民致富的金钥匙。
林间“别墅”养出致富鸡
7月10日,记者走进汪陂村,柚树、橘树遍布房前屋后。林荫草地上,纯白乌鸡或悠闲踱步,或低头觅食。生人靠近,胆小的便敏捷躲进林间错落安置的“小别墅”,探头张望。
这种林禽复合模式,是泰和保障乌鸡品质的养殖秘诀。“在汪陂村,家家户户都与泰和乌鸡结缘,”马市镇党委书记吴亚萍介绍,“农户或自养、或与企业合作代养,还有客户远程认养、农户按需周期交付。”农户在林下分区搭建鸡舍,投喂稻谷、玉米、菜叶与山泉水,养出的生态乌鸡广受市场青睐。
养殖大户刘勤巧对此深有体会。早年在异地经营餐馆时,168元一份的泰和乌鸡汤供不应求,食客常反馈:“味道好,若年份更足更佳。”这句话触动了他。2021年,他返回汪陂村,联合合作社与乡亲投身乌鸡养殖。如今承包600多亩山林,建成6个基地,存栏量6万羽,多为“年份鸡”。“林下低密度养殖,生长周期1至4年不等,单只价格从百余元至八百多元。”短短数年,年销售额已达数百万元。
精深加工助产品增值
产业要强,品质与科技是双翼。泰和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合作,开展乌鸡保种与生态养殖研究,成功研发纯种乌鸡分子身份证芯片,发布地方标准,以生态理念守护产业可持续发展根基。
精深加工更让乌鸡身价倍增。在江西汪陂途泰和乌鸡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热情推荐王牌产品:“尝尝黄精乌鸡肽,提取自乌鸡的小分子活性肽,富含胶原蛋白肽、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之效。”
作为省级龙头企业,该公司打造了集研发、育种、养殖、深加工、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业务负责人梁景湛表示:“我们创新养殖工艺,完善冷链物流,开发出包括生鲜、休闲食品、功能性食品等100多种深加工产品。”
走进乌鸡肽生产车间,可见每只泰和乌鸡经酶解、分离纯化等工艺后身价陡增——100公斤鸡肉仅能提纯8公斤小分子肽,每盒乌鸡肽产品售价达数百至数千元。泰和乌鸡产品已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进驻盒马鲜生、华润,以及京东、天猫等多个大型商超和平台,帮助2580户农户年均增收3.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