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柴米油盐到“诗与远方”——春节年货市场涌现“文化热”
买年货,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集体仪式和情感共鸣。春节将至,天南海北、万花筒般令人眼花缭乱的年货,在思念与祝福中流转,年味渐浓、渐厚。
产品创意更优、文化意蕴更强、购买场景更丰富……今年,涌现出“文化热”的年货市场,为春节增加了更多绚丽的色彩。
【买年货,非遗文创新意足】
今年春节年货市场中的非遗元素进一步凸显,特色文创通过现代审美吸引顾客选购。
近日,“我们的春节·人类的非遗——甘肃非遗贺新春”暨2025年“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全省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在甘肃省武威市举办。活动现场,慷慨豪迈的凉州攻鼓子、优美多姿的华锐则柔、百转千回的凉州贤孝、声情并茂的民勤小曲戏等非遗节目一一精彩上演。同步启动的年货采购月大集上,琳琅满目的非遗作品更是吸引了市民游客关注。
在天津,泥人张泥塑作品做工精湛;在广西,六堡茶茶香氤氲;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里的红包商品经过重新设计,不仅加入蛇年元素,表面还采用了丝绸覆膜……随着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非遗产品认知度的提高,年货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精美且文化意蕴深厚的商品。
1月20日,游客在天津古文化街泥人张世家选购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新趋势,传统年货焕活力】
随着物质的丰富,群众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记者走访多地年货市场发现,除了好吃、耐用等“硬条件”,大家更舍得为“好看”花钱了。
临近春节,买上一盆喜庆吉祥的年宵花成为不少人过年的仪式感。在湖北宜昌,鲜花基地成为人们采购“花样”年货的热门首选。
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消费者对年宵花的偏好、需求不断细分,随着“90后”“00后”逐渐成为购花主力,基地一半以上面积更新了更受年轻消费者喜爱的粉色、绿色等素雅色系小株型品种。
筹办年货的习俗是充满情感的,饱含对家人、家庭的爱护和关心,过程中充满人际交往、交流的环节。在这种背景下,有特殊内涵、独特意义的传统年货更容易获得顾客的青睐。
【逛“年集”,文化演出引客来】
买年货衍生出的“年集”历史悠久,是构成“世界非遗版”春节文化底蕴的一部分。如今的“年集”不仅有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热闹、精彩的文化演出,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
近日,2025年川渝新春年货文化节在重庆永川区兴龙湖开幕。活动通过新年民俗表演、新春游园、展示展销等方式,让市民和游客充分感受浓郁年味、体验传统文化。活动主会场以古风形式打造“新春年货一条街”,引入汉服、实景演绎、特色古风商品等元素营造古风氛围,打造年俗文化古风市集场景。
在陕西西安,喜迎新春的氛围日渐浓厚。近日,西安市新城区开展“匠心非遗 嗨购年货——2025新城区民俗年货节”活动,通过年货展销和年俗展演让群众感受到浓浓年味儿。
热火朝天的吆喝、样式纷繁的商品、喜气洋洋的笑脸……邻里乡亲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年货大集上热闹非凡。
1月18日,银川市西夏区芦花洲社区居民在排练社火。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年的变迁,也藏在年货的变迁里。从柴米油盐到“诗与远方”,充满“文化味儿”的年货,折射出群众物质生活的充盈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人到家,年货也就跟着到了家。每年变化的是年货种类,而始终不变的,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