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亿人次“铁路迁徙”:春运迎来“走得好”时代

2025-02-24 17:51 阅读
大江网

  2025年春运落幕,预计约5.1亿人次的铁路迁徙数据再次刷新纪录——日均1275万人次、同比增长5.5%。中国铁路用运能调配、服务创新和科技赋能的“三重奏”,让“走得了”的朴素需求进阶为“走得好”的品质追求,在春运这场年度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兼具力度与温度的民生答卷。

  运能调配,从“运力加法”到“效率乘法”。运能合理调配的深层逻辑,是资源效率的极致挖掘。面对春运这一全球最大规模人口迁徙,中国铁路早已告别“人海战术”。在长三角地区,上海局通过大数据实时追踪客流热力值,动态增开列车559趟、重联动车组110列,将节后日均274万人次的运力需求精准拆解;昆明局依托12306预售数据调整运力,单日最高开行列车达499列,旅游专列载着银发族的欢声笑语穿梭于丽江、大理之间;当务工专列与高校返校潮叠加,成都东站通过“潮汐检票口”实现客流错峰引导。这种“按需定制”的运力配置,让“人找车”的传统模式升级为“车找人”的智慧匹配。

  服务创新,让回家的路成为暖心风景。春运服务创新的本质,是对社会变迁的敏锐洞察。南昌局推出的“高铁遛娃舱”,3岁的童童正专注拼搭乐高火箭,年轻母亲得以在读书角享受片刻宁静;萍乡北站的“银发服务驿站”里,叫号牌取代了手机扫码,老人们从容等候返乡列车;徐州东站为晚点列车旅客派发热饮、毛毯,广州南站设置“方言服务岗”……这些服务创新的落脚点,始终是广大旅客的真实需求。

  科技赋能,给铁路装上“智慧引擎”。春运服务升级的密码,藏在科技创新里。12306推出的“同车接续”功能,将分段票自动拼接成完整旅程,让“购票焦虑”成为历史;潍坊站的“电子围栏”系统用动态光带指引车厢位置,旅客不必再拖着行李来回奔跑;当70岁的张大爷用手机扫码查询车厢号时感慨“现在坐火车比年轻人还利索”,科技便完成了从工具到服务的本质蜕变……这些技术突破没有停留在实验室,而是化作站台上的真实便利。

  从绿皮车时代的“挤上火车就是胜利”,到如今对“出行品质”的执着追求,春运这场年复一年的人口大迁徙,正成为丈量社会进步的温度计。当疾驰的复兴号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奔向远方,中国铁路的故事,早已超越运输工具的范畴,升华为一个时代的民生注脚。

  (黄晓凯)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