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实“责任田”、练好“落实功”,推动一号文件落地生根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如约而至,再次聚焦“三农”,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擘画新蓝图。蓝图变为现实的关键在于“落实”二字。各地农业农村系统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把政策细化成任务书、转化为施工图。从广袤田野到基层一线,唯有压实“责任田”、练好“落实功”,方能让好政策结出好果实。
划好“责任田”,把抽象政策变成具体坐标。必须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两持续、四着力”为指南,结合实际细化实化,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坚持久久为功,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在江西赣州,当地将粮油单产提升目标分解到县、乡、村三级责任田,建立“县级领导包片、技术专家蹲点、农户认领示范田”的网格化体系。安远县三百山片区通过“一图一表一清单”,把民宿产业发展任务细化到12项具体指标,明确中央党校挂点干部、镇村干部、运营企业三方责任边界,推动闲置农房改造效率提升40%。只有将宏观政策分解成可量化、可追踪、可考核的“责任颗粒”,才能避免政策悬空、责任虚化。
打通“中梗阻”,用闭环机制破除落实堵点。针对基层反映的“资金等项目”“技术缺接口”等问题,不少地区已探索建立了“调研—部署—督导—整改—评估”全链条闭环机制,值得各地农业相关部门借鉴。在湖北襄阳,农业部门设立“田间办公室”,组织200名干部下沉到872个行政村,现场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土地流转纠纷、灌溉设施管护等难题。山东临沂创新“政策落实直通车”平台,农户通过扫码即可反馈政策执行问题,后台30分钟内派单、24小时内办结,累计解决农机补贴申领、农业保险理赔等诉求1.2万件。这些过往的成功实践表明,抓落实不能“上下一般粗”,必须打通关节、疏通脉络,让政策活水精准滴灌到田间地头。
校准“标准尺”,以严实考核倒逼责任落地。考核是指挥棒,更是推进器。要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的立体化督导体系,既看“数据报表”更看“群众表情”。浙江湖州在防止返贫监测中引入第三方评估,通过大数据比对、随机入户核查等方式,确保帮扶措施不漏一户;江苏盐城将“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率”纳入乡镇党委书记述职评议,对连续两年排名后三位的启动问责程序。在安远县车头镇,省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联合建立脐橙产业帮扶“双考核”机制,既考核保底收购完成率,又评估脱贫户满意度,推动2024年脐橙收购价同比提高15%,户均增收3800元。
激活“动力源”,让担当作为成为行动自觉。落实的深度,取决于担当的力度。在安远县长沙乡渡江村,赣州市融媒体中心驻村工作队创新“党员先锋岗+产业责任区”模式,7名党员技术骨干带头攻关狮头鹅疫病防治技术,带动全村养殖规模三年翻两番。这种“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上”的场景,正是责任传导的生动写照。据了解,全国有20余省份建立乡村振兴“红黄榜”,对落实得力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敷衍塞责的及时约谈调整,推动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的生动局面。
从东北黑土地到江南鱼米乡,从黄土高坡到岭南沃野,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责任压实中渐次铺展。只要我们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压实“责任田”,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作风练好“落实功”,让中央一号文件落地生根,“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愿景,必将在神州大地化为现实。
(赣州市安远县农业农村局唐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