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宣传莫止于“玩梗”
从某顶流演员一段随性舞步,再到“回答我”让“知识以暴力方式进入脑袋”……网络热梗花样翻新,也被各大文旅采撷进了宣传内容,开启了“玩梗式”营销之旅。不得不说,“玩梗”背后有情感价值的同频共振,能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不少人的眼球,给地方文旅发展聚集一些人气和流量。但,文旅发展是城市服务和综合实力的竞争,关联基础设施、文旅产品、比较优势、城市形象以及人文底蕴等系统性工程。打好文旅高质量发展攻坚战,不能沦为“玩梗游戏”,而需长期主义的沉淀蓄势。
事实上,凡事有利有弊,文旅“玩梗”过多过滥,难免陷入花式恶搞的泥淖。网络本身有滤镜作用,也有“倍增器”效应,一旦“玩梗”跑偏成“脱缰的野马”,不仅不能提升地方文旅形象和城市品牌,可能还会对地方文旅事业进行反噬。如某地用“赶尸舞”上分,让网友感到不解,认为“有点离谱”,并称:“旅游可以接地气,但不能接地府。”再如,某地拟推出“流放”旅游项目,被质疑“娱乐化伤痛”等等。所以说,“玩梗”过火无疑“玩火”,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须保持战略定力、形成常态机制,立足实际、把握本质,锚定长远目标和规划打算。
扎堆“玩梗”,本身也是创新创意收窄的表现。要知道,诸如冰雪、烧烤、村BA等,之所以能够在文旅市场蜕变为“独角兽”和“黑马”,无疑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各领风骚的文旅之路,发挥出了比较优势,做好了服务文章,尤其在新体验、新模式、新场景上深挖拓展,才有“热点经济”潜力释放。所以说,“玩梗”在同一个赛道上“狂卷”,无疑陷入了“内卷式”竞争漩涡,同质化、同套路的宣传模式,开始的新鲜感难免随着时间推移变为“俗套的空洞”,也与文旅解锁新玩法、新体验的目标使命背道而驰。
文旅竞争的核心点,满足人的情绪价值是关键点,即让消费者感受到幸福与美好。无论是冰雪奇缘的浪漫,抑或淄博烧烤的人间烟火,又或赏花品景的“诗和远方”,又或是山水田园的旖旎温馨等等,无不是增进“人”的获得感与体验。说到底,“玩梗”把人的眼球吸引过来,全方面的体验格局打不开,甚至连起码的服务品质和承载能力都“拉胯”,那么这样的文旅宣传就将落入“言过其实”的口舌,也失去了文旅发展的竞争力与持久力。
与其“玩梗”,不如“造梗”,当然这个“梗”并非娱乐化的无中生有、莫名的空洞浮夸,而是立足于地方文旅发展特质,深挖比较优势、创新发展赛道的创新举措。比如,发挥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等科技手段,彰显地方人文风情、民俗技艺、文化传统等魅力,让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绽放文旅品牌和服务的潜能与韧劲。总之,“玩梗”只是权宜之计,长久之道还在创意无限的深处风景。(段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