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家上市企业缘何“扎堆”这座赣南县城

当项目携手平台,擦出的是科技的火花,释放的是产业链的充沛动能。
一个常住人口不到70万的县城,域内聚集了34家上市企业,其中首位产业电子信息就有19家。电子信息产业营收从2019年的不足60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226.6亿元。
创造这份亮眼“成绩单”的正是赣州市信丰县。当30多家上市企业“扎堆”于此,上市企业集群效应愈发显现。在这片因脐橙而闻名的红土地上,一场产业“变形记”正在点燃县域经济的无限遐想。

大项目“铺天盖地”
晨曦初绽,在信丰县重大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挥舞巨臂掘进,重型卡车穿梭如织,焊花飞溅,各大工地火热的建设场景,构成春潮涌动的“速度与激情”。
走进赣州科视光学投资建设的150套数字光刻设备制造项目基地,焊接声、切割声相互交织。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企业自主研发的LED全自动曝光机性能国内领先,其独创的短波紫外LED加激光多波段光源技术,更是打破国外垄断。
与此同时,江西铭利达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三期项目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铭利达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电池托盘、电控主柜等结构件生产和销售的龙头企业。自一期项目投资5亿元以来,铭利达“接二连三”加大在信丰的投资力度,三期项目总投资将达20亿元,主要用于技改和数字化转型。
科视光学和铭利达不是这场春天“竞跑”的独行者。今年一季度,信丰共有21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一大批项目的“加速跑”,正搅动着这个山区县产业发展的滚滚春潮。
大项目蜂拥而至,背后离不开平台的支撑。在信丰正天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研发人员在实验室忙着量取、调配、检测、分析等工作。13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建有7条中试实验线,承担着省、市、县重大科技项目攻关任务,解决了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
像信丰正天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这样的平台,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信丰竞相生长。2024年9月,江西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正式开学;建设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信丰学院并开设电子信息“订单班”,年均培养实用新型技术人才约3000人;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带动建设高端研发机构,培育国家级创新平台7家、省级创新平台43家。
当项目携手平台,擦出的是科技的火花,释放的是产业链的充沛动能。截至目前,信丰县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破百,每年认定科技型、高成长性企业数量居赣州市前列,2024年获评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一条“研发—孵化—转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正加速形成。

“链”出产业生态
5年间电子信息产业营收增长近4倍,相当于每年“长”出一家大型工厂……作为一个山区县,产业磁场从何而来?
走进信丰高新区,大族数控科技(信丰)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加紧生产、组装全线性电机六轴大台面数控钻孔机、新型激光钻孔机。这些设备出厂后,仅需15分钟便可送达隔壁的科翔电子车间。
“隔壁就是供应商和客户,生产周期缩短30%。”大族数控生产总监毛学波说。作为全球PCB装备龙头,大族数控2022年落户后,带动一派直驱、麦逊电子等近20家配套企业落地信丰,形成“设备—材料—终端”的闭合链条。
在信丰的产业图谱上,这样的“链主效应”案例比比皆是:景旺电子30亿元高多层PCB智能制造项目投产,吸引几十家上下游企业来信丰考察;天能集团百亿级电池项目落地,带动一批关联企业来信丰“废品里淘金”……
“链主”打桩,以“链式逻辑”打造5公里产业圈,既是信丰电子信息产业的“自画像”,也是信丰人推进产业行军的坚定共识。
“过去采购覆铜板要跑广东,现在园区内就能解决。”信丰福昌发电子董事长助理叶何远说,公司左侧瑞烜新材料生产覆铜板,右侧正天伟供应化学药水,1公里处的大族数控提供钻孔设备——5公里半径内,95%的原料和设备实现“就地取材”。
这种“隔墙供应”的底气,源于信丰“缺什么补什么”的精准布局。针对PCB产业“卡脖子”环节,信丰引进瑞煊新材料、洁美科技等关键配套企业23家,将本地配套率从60%提升至85%。信丰县商务局局长李志鸿透露:“我们按‘缺口清单’招商,去年定向补链项目占比超七成。”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产业赛道上,产业突围既是全产业链的比拼,也是科技含量的较量。如何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破壁升维?信丰开启了一场数“智”赋能,向“新”而行的产业突进。
在信丰迅捷兴电路科技有限公司的“黑灯工厂”,AGV小车穿梭运送物料,智能系统自动调节生产线。“投入3亿元进行技改后,效率提升40%,能耗降了25%。”企业副总陈坚说。像这样的数字化车间,信丰已建成26个,150多家企业已启动数字化改造,其中100余家企业实现了数字化转身。
2024年,信丰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约2.09%,全县技改投资增速31.4%,均居赣州市前列。强链不止于技术升级,信丰创新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产业基金,围绕投资前、中、后期打造全链条“引投管控”闭环,提升市场化运营水平。
大族数控、景旺、天能集团等链主企业,如同雨林中的巨榕,为上下游企业遮风挡雨;50余家配套企业“藤蔓”共生,依托龙头获得订单,又通过创新反哺链主。
这种生态让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几何级提升。2023年全球消费电子遭遇寒冬,信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却逆势增长,2024年同比增长达23.2%。“信丰的产业生态像极了热带雨林,当整个雨林共享阳光雨露,完整的生态产业链才能蓬勃发展。”分管招商工作的信丰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刘宁这样比喻。

“出圈”的底气
“不是在招商,就是在去招商的路上”,这是信丰招商干部的工作状态,也是信丰县商务局局长李志鸿从事招商工作以来生活的真实写照。
仅2023年,李志鸿就有220多天出差在外,足迹遍布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海西经济区,跑了64个城市,外出招商60余次,参与全县10个上市公司项目的洽谈、签约与落地工作。
“虎口夺食”的拼劲,让信丰创下多个“不可能”:全球PCB设备龙头大族数控从签约到投产仅用1个月;天能集团百亿级电池项目打破“内陆县难引世界500强”的魔咒;持续7年跟进全球电子电路行业领军企业景旺电子,最终促成落地……
这些“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秘诀就在于“顶格推进+资本赋能”。一把手挂帅,县委主要领导带队赴粤港澳大湾区敲门招商,成功引进10余家上市公司;以投带引,设立10亿元产业基金,通过认购同益股份定增,撬动15亿元投资落地,国有资本实现年化收益8.37%;并购重组,促成科翔电子整合并购文峰电子,帮助其在2个月内完成厂房翻新和设备换代,产值从1亿元快速增长到10亿元。
走进位于信丰县行政服务中心的“企业之家”,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前来办理厂房建设竣工验收业务的江西同益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丁海田说:“把资料准备齐全,一周内就能办好所有业务,不仅效率高,还有专人指导线上操作,服务很贴心。”
这种“湾区体验”的背后,是刀刃向内的改革。据信丰县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康光澍介绍,该县对标深圳推出215项服务提升措施,136项政策“免申即享”,累计减税降费6.36亿元,2024年解决用工、融资等问题诉求400余个,企业满意度达98%。
信丰“山区里的产业集群”效应有力地证明,在全球化产业链重构的浪潮中,县域经济完全可以通过精准定位、生态构建与制度创新,实现“换道超车”。(刘巧玲 肖秀节 李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