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百岁“老军医”捐献遗体,大爱必将永驻人间
连日来,江西102岁“老军医”苏锦文逝世后不要“树葬”选择捐献遗体的新闻,感动了很多网友。
据报道,出生于山西省平定县苏村的苏锦文,16岁便参加了八路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逐渐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军医,一直奋战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无怨无悔。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1953年,苏锦文带着一家人随医院集体转业到江西南昌,先后在江西省流行病研究所、江西省生物制品所、江西省卫生防疫站、江西省人民医院工作。当苏锦文的儿子苏杰获悉父亲与江西省红十字会签订了捐献遗体协议,愿意百年之后做“大体老师”,他一开始并不理解,也不支持。但随着对父亲了解的深入,他发现这是一个正确且无比光荣的选择。
梳理苏锦文的人生轨迹,有几个细节值得注意。一是当美帝国主义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时,东北24陆军医院就设在鸭绿江边的辽宁省凤凰城,作为该院唯一的主治军医,苏锦文每天围着500张床位没日没夜地工作;二是苏锦文担任江西省人民医院院长时,他坚持把位置好的地块建病房,却把职工宿舍建在太平间旁边;三是苏锦文着力推动江西省人民医院向普通群众开放,让更多老百姓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服务;四是苏锦文90多岁时依然坚持在医院专家门诊为病人看病,时常到江西省老年大学讲授医疗保健知识。这四件事虽然互不关联、时间跨度较长,但映照出了苏锦文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坚如磐石且火热的初心使命,深刻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气神。
苏锦文生前说的一段话,令人感慨。他说,自己能有今天,不过是因为在后方抢救伤病员,没有在前线冲锋陷阵,自己的命是千千万万战友用生命换来的,而自己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的,自己也解剖过别人的遗体,那为什么就不能捐出自己的遗体给祖国进行医学研究呢?平心而论,这段话质朴无华,却表现出一位老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爱党爱国爱人民的高尚品格,让人敬佩。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逝世后自愿捐献遗体用于医学教学或科学研究,其价值千金难买、精神无比高尚、影响也更为深远。102岁“老军医”苏锦文的一生便是如此,让更多生命的感动长留人间,也让更多生命的价值发挥更大的作用,潜移默化中推动人们见贤思齐,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老军医”苏锦文,请您放心,祖国的医学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让更多患者恢复健康、乐享生活、创造美好未来。
(潘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