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上的“ST-T改变”是什么意思?
杨进锋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电生理科
心电图是常见的一种检查手段,费用低、操作简便,能够明确心跳频率、节律、心脏传导情况和心肌供血情况。临床上常用心电图辅助诊断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冠心病等疾病。心电图包括多个波形,其中ST段和T波的变化尤其受到关注。下面,本文详细介绍“ST-T改变”的含义、原因以及解读方法。
一、ST-T改变的含义
ST-T改变是心电图诊断中的专业术语,指的是心电图上ST段和T波的异常变化。ST段代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2期平台期的电位变化,是心室除极结束到复极开始的一段时间;T波则反映心室肌细胞复极化的过程。ST-T改变可能表现为ST段的抬高或压低、延长或缩短,以及T波的高耸、低平、双向或倒置等多种形态。
二、ST-T改变的可能原因
(一)生理性因素
情绪起伏:如过度紧张、焦虑、精神压力过大可能导致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脏耗氧量增加,引起ST-T改变。
剧烈运动:长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容易增加身体耗氧量,出现心肌供血或供氧不足情况,导致ST-T改变。
生活不规律:如熬夜、压力过大、生活不规律等因素也可能导致ST-T改变,这种改变通常没有特异性,去除诱因后,经过适当休息和调整,ST-T改变通常可以恢复正常。
(二)病理性因素
心肌缺血:这是ST-T改变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心肌缺血通常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有关,冠心病、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等都可能导致ST-T改变。当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时,心肌供血不足,心电图上可能表现为ST段压低或T波倒置等异常情况。
心肌病变:心肌炎、心肌肥厚、扩张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等心肌病变也可能引起ST-T改变,这些病变会导致心肌细胞结构异常,影响心肌的电生理活动。
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会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导致ST-T改变。纠正电解质失衡后,ST-T改变通常可以恢复正常。
药物因素:在部分药物的作用下,如洋地黄类药物,心脏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心电图ST-T改变,停用或调整药物剂量后,这种改变可能会消失。
其他疾病:除心脏疾病外,其他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影响心电图ST-T段。
三、如何解读ST-T改变
心电图ST-T改变只是一种提示,不能仅凭此来诊断具体疾病。在解读ST-T改变时,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症状、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详细询问病史。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用药史等,判断ST-T改变是否与某种疾病或药物有关。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心脏听诊、血压测量等,评估心脏功能状态。
心电图复查。为确认ST-T改变的存在及变化趋势,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多次心电图复查。
进一步检查。根据需要,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一步接受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心肌酶谱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四、不同人群对ST-T改变的关注重点
年轻患者:没有基础疾病,没有任何症状的年轻人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伴有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需要借助心脏彩超、电解质检查、动态心电图,明确是否合并心肌病、甲亢、贫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焦虑与抑郁等病症。
中年患者:有长期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尿酸血症、心脏病史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且伴有胸闷、胸痛、心慌、头晕、乏力等症状的中年患者,需要高度警惕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完善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心脏彩超、冠脉CTA、冠脉造影等检查,进一步明确病情。
老年患者:需要警惕心血管疾病,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不管有无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都应该积极就诊,完善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脏彩超、冠脉造影等相关检查,明确心电图改变原因,以免错过最佳诊治时间。
五、结语
心电图上的“ST-T改变”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异常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对于患者而言,如果发现心电图报告上有ST-T改变的描述,也不必过于担心,应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