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条到法槌:新建区法院以“全景式司法课堂”深化院校协同育人
4月10日,南昌大学法学院20余名师生来到新建区法院,参加庭审观摩活动。此次活动以“沉浸式法治教育”为主题,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法学学子们从课本走向真实庭审现场,通过观摩具体案件审理,直观感受法律的威严,深刻理解司法公正的内涵,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有效衔接。

“沉浸式”体验,“全景式”呈现
新建区法院精心挑选出佟静怡法官承办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以及况慧美法官承办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组织了两场较有代表性的庭审。庭审过程中,以“全景式”的展现方式,加深了法学学子们的“沉浸式”学习体验,让他们仿若亲身投身于法律实务的最前沿。
庭审期间,两位承办法官展现出了深厚的专业素养与出色的庭审驾驭能力,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经验,精准地梳理出复杂案件的脉络,巧妙且稳健地把控着庭审节奏,围绕核心争议问题,有条不紊地引导当事人开展举证、质证以及辩论等关键环节。整个庭审程序紧密连贯,每一个步骤都严谨规范、秩序井然,法庭内始终弥漫着庄严而和谐的氛围。
“法律绝非冰冷、刻板的条文堆砌,而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有力且鲜活的工具。”一名法学生在观摩庭审后,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通过亲眼见证庭审中举证、质证、辩论的完整流程,法学学子们直观、清晰地了解举证责任的合理分配原则、质证过程中的实用技巧,以及法律在具体案件中的精准应用,也正是在这样的深度参与和观察让他们充分领悟到程序正义对于实现实体公正所起到的根本性保障作用,这对大家今后的法学学习和法律职业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庭审结束后,新建区法院邀请南昌大学师生们开展了交流学习座谈。座谈会伊始,新建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陶然向师生们致以了热烈的欢迎。在接下来的分享中,陶然细致入微地介绍了法院的基础建设成果、人员编制架构、案件审理流程以及组织架构体系等,让在座的法学学子们对法院的日常运转机制有了更为深入、透彻的认识。
“身着法袍,便肩负千钧重任,必须无愧胸前熠熠生辉的法徽,因为裁判文书上的每一个字符,都关联着当事人的人生走向。”会上,佟静怡法官结合庭审,向法学学子们深入剖析了法律适用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在审判实务中的宝贵经验与深刻见解。


今后,新建区法院将继续加强“院校”联动,创新普法形式,选取更多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案件作为教学案例,推动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为培养新时代卓越法律人才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