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射科检查的9个小知识
在现代医学中,放射科检查是极为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它能帮助医生“透视”人体内部,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然而,不少人对放射科检查存在种种疑惑和担忧。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关于放射科检查的9个小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类检查。
一、放射科检查有哪些常见类型?
放射科检查包含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有X线检查、CT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X线检查,如常见的胸部X光片,能快速查看骨骼结构及肺部的大致情况。CT检查则是通过断层扫描,为医生提供更详细的人体横断面图像,对于发现细微病变,如肺部小结节,具有明显优势。MRI检查不使用X射线,而是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图像,对软组织,如大脑、脊髓、关节软骨等部位的显示效果极佳。
二、放射检查的原理是什么?
X线和CT检查利用的是X射线的穿透性。X射线能穿过人体,由于人体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在探测器或胶片上就会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比如骨骼含钙量高,吸收X射线多,在影像上呈现白色;而肺部含气多,吸收X射线少,呈现黑色。MRI检查原理则截然不同,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强大磁场作用下会发生共振,MRI检测共振信号并经计算机处理后形成图像。
三、放射检查安全吗?
一般来说,放射科检查是安全的。X线和CT检查确实会让人体接受一定剂量的辐射,但在正常诊断范围内,这种辐射带来的风险极小。以胸部X光片为例,其辐射剂量大约仅为0.02~0.1mSv,远低于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剂量相对较高,但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权衡利弊后谨慎安排。MRI检查不产生电离辐射,是相对更安全的检查方式,特别适合对辐射的敏感人群,如孕妇(孕中后期)。
四、检查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不同的放射检查,准备工作也有所不同。做X线和CT检查前,要去除检查部位的金属物品,如项链、胸罩搭扣、皮带等,因为金属会干扰影像,产生伪影影响诊断。如果是腹部CT检查,通常需要提前禁食数小时,并且可能需要口服造影剂,以便更好地显示胃肠道结构。在MRI检查前,除了去除金属物品外,由于其强磁场环境,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金属假牙、动脉瘤夹等的患者,需要提前告知医生,判断是否适合进行检查。
五、检查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在检查过程中,保持心情放松并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至关重要。进行X线和CT检查时,医护人员会要求患者保持特定姿势不动,这是为了获得清晰准确的影像。比如拍胸片时,可能会让患者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片刻。在进行MRI检查时,机器会发出较大噪音,患者可以佩戴耳塞,在检查过程中同样要保持安静不动,避免因身体移动导致图像模糊。
六、检查后需要注意什么?
X线和CT检查后,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因为检查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很快会被身体代谢。但如果检查时使用了造影剂,检查后要多喝水,加速造影剂排出体外。MRI检查后,患者即可恢复正常活动,无需特别注意。
七、儿童和孕妇能做放射检查吗?
儿童和孕妇属于特殊人群。对于儿童,医生会严格控制辐射剂量,必要时才会安排放射检查,并且会采用特殊防护措施,如使用铅衣遮盖非检查部位。孕妇一般不建议进行有辐射的X线和CT检查,尤其是孕早期,胎儿对辐射较为敏感。不过,在孕中后期,如果病情需要,在充分评估风险后,可能会谨慎选择进行某些检查。MRI检查在孕中后期相对安全,可用于评估胎儿发育情况等。
八、多久做一次放射检查合适?
对于健康体检,一般不建议过于频繁地进行有辐射的检查。例如,普通人群没必要每年都进行胸部CT检查,可根据年龄、家族病史等因素,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安排。但对于患有某些疾病,如肿瘤患者,可能需要定期进行放射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具体间隔时间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
九、如何解读放射检查报告?
放射检查报告通常包含检查所见和诊断意见两部分。检查所见部分会详细描述医生在影像上看到的情况,如某个部位是否有阴影、结节、骨质改变等。诊断意见则是医生基于检查所见给出的初步判断,可能是正常、疑似某种疾病或者建议进一步检查等。不过,最终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如果患者对报告内容有疑问,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放射科检查在疾病诊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了解这些关于放射科检查的小知识,能帮助大家在需要时更从容地面对检查,更好地配合医生。
李晨晖 广西医大开元埌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