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取消“仅退款”,告别恶性内卷
近日,拼多多、淘宝、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同步宣布,全面取消“仅退款”政策,消费者收到货后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将由商家自主处理。
“仅退款”在2021年时被拼多多率先推出,后在2024年被京东、淘宝、抖音、快手等相关平台相继引入。就此,持续四年的“仅退款”售后之举正式宣告落幕。
昔日,“仅退款”作为消费者在遇到商品问题时的快速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有效遏制了假货泛滥、恶意拖延退款等乱象。但这一政策虽以“消费者友好”为名,却因漏洞频出饱受诟病,比如,“仅退款”蜕变成了“羊毛党”的神器。有些人专门钻这个空子,买了东西就申请“仅退款”,而东西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留下。
久而久之,该政策助长了个别消费者的不当行为,甚至被部分群体恶意利用,形成了“0元购”产业链,对商家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与经营困扰。这种情况难免让部分正常守规经营的商家失却提升商品质量的信念,取而代之的是寻求低价倾销内卷政策,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当恶意消费和低价倾销一起作妖,内卷的电商行业就不可能有赢家。
因此,重新审视“仅退款”的规则合理性,显得很有必要。取消无序的“仅退款”,有助于电商行业从低价竞争回归良性竞争,保障买卖双方的交易公平,通过规则重构推动行业深耕质量,实现从规模优先到质量优先的进化。同时,可释放更大的消费活力,也能促进平台健康发展。
当然也有人担忧:退款不退货转为买卖双方自主协商处理后,是否意味着消费者失去维权利器?平台又如何确保商家不会滥用自主权?协商机制若缺乏第三方监督,会不会演变为弱势消费者与强势商家的不对等博弈?对此,要求平台必须推动更理性的交易沟通作为基础,并同步构建更精细化的纠纷仲裁体系,推动更理性的交易沟通,比如,引入区块链存证、AI客服协商等工具。
此次电商平台全面取消“仅退款”,是行业发展的选择,是对市场秩序的重要修复,保障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权利义务的平衡,是平台经济从无序竞争向良性生态发展的举措。只要商家和顾客沿着良善互信的轨道双向奔赴,建立商家与消费者的双向信任,共赴公平之约,这场变革的最终受益者将是所有秉持诚信原则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