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又又被刻字?文明才是最美的旅行纪念

2025-04-27 18:35 阅读
光明日报

近期,多地景区里发生的一系列不文明行为,引发了公众广泛关注。

广西河池市凤山地质公园内的江洲地下长廊的钟乳石,被人清晰地刻上了“某某某到此一游”等字样;北京莲花池公园发布告示,该园发生一起牡丹失窃事件,共有6株名贵品种牡丹被盗,价值6000元;四川绵阳,有网友分享了一则仙鹤镇帽儿山网红麦田的航拍视频,原本郁郁葱葱的麦田被游客踩踏得满目疮痍,令人心疼。

不管是破坏、盗窃公共资源,还是在珍贵的钟乳石上刻名字留念,这些不文明行为都是对公共利益的损害。不管当事人的行为动机是什么、具体的情况是怎样,这些行为首先暴露的都是个人素质的缺失,理应受到公众的谴责和批评。有网友问得好,这都2025年了,为什么还有人会刻“到此一游”?

被刻字的钟乳石

关于提升游客的素质和法律意识的呼吁,已是“老生常谈”。但是宣传之下总有人试图“秀下限”,那还是只能回到我们常说的:严管、重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若故意或者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可追究刑责。

治理不文明旅游行为,既要坚持严格执法形成威慑,也要承认现实中的监管困境。有些时候,即便个别游客因破坏行为被景区列入黑名单,也依然难以完全杜绝下一个效仿者。

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做好提示和警示,构建多维度的防控体系。一方面可以通过电子屏滚动警示、增设语音提示等方式强化事前预警,同时加强巡查力量,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严密监控不文明行为;另一方面,如很多网友所言,也可以鼓励其他游客监督曝光,并给予积极举报的游客一定的奖励。毕竟,要杜绝不文明行为,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发动社会公众的力量。

今年“五一”假期即将到来,旅客探亲、旅游、踏青等出行意愿强烈。铁路部门预计客流将呈现良好增长态势,黄金周市场热度有望创下历史新高。这也意味着,假期内全国各地的景区内,也必然会出现“人从众”模式。在这样的特殊时刻,文明旅游的重要性更会得到凸显。

那么,在接下来的假期里,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施行相关规定,更好地保护景区、维护景区秩序,还需要执法部门和景区管理者一起开动脑筋。说到底,治理旅游陋习不能光靠事后处罚,关键要让文明习惯深入人心。随着大家越来越重视文明旅游,乱刻乱画的人自然会觉得丢脸。只要管理措施到位、游客素质逐步提高,那些不文明的行为,一定会越来越少。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