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AI率100%?网友:难道王勃是穿越者
唐代诗人王勃挥毫写下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竟然是他在公元675年用AI写的?这不是网络谣言,而是真实发生的“黑色幽默”。

近日,关于论文AI率检测的帖子引发热议。有网友发帖称,王勃的《滕王阁序》在AI率检测中显示100% AI生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这些经典名句皆被系统判定为重度AI的语句。

对此,网友戏称:“王勃怕不是带着DeepSeek穿越回唐朝的?”

针对上述网友反映的情况,有媒体进行了实测。记者将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与刘慈欣《流浪地球》的片段上传至某常用论文检测系统后,结果显示,这两篇经典作品AI生成内容总体疑似度竟分别达到了62.88%和52.88%。
这些检测结果一经曝光,便在网络引发热烈讨论,不少网友开始质疑AI检测是否“靠谱”。
《滕王阁序》为何会被判定为AI生成?
AI检测实际上就是一种预测文档是否由大型语言模型编写的分类模型,一般来说这类模型都是基于大量人工和AI生成文本语料库进行训练。与人类的不可预测性相比,AI更倾向于以可预测的模式写作,检测模型使用这些特征和自然语言处理算法来识别AI生成的内容。
那么,AI检测工具是如何判断文本是否由AI生成的呢?有技术专家向记者介绍:“主流检测工具主要通过学习大量文本数据,分析语言模式来区分AI与人类写作。它们会关注文本的流畅度、用词习惯、句法结构,以及一些统计特征,如‘困惑度’(文本可预测性)和‘突发性’(词汇使用集中度),以此找出AI文本可能存在的‘非自然’痕迹。”
该专家进一步指出:“如果学生论文中包含大量规范表述,或个人写作风格接近AI模式,就可能被‘误报’。”因此,像《滕王阁序》这样的骈文名篇,因结构对仗工整、用典密集,与AI生成的“标准化文本”高度相似,容易被算法识别为“机械重复的模式化表达”。
网友评论:
时值毕业季,不少正在写论文的网友遭遇了跟王勃一样“被AI”的经历。他们纷纷通过社交平台吐槽称,“真的太难了”。

还有很多网友表示,“感觉有点不靠谱”“应该看创新点和内容”“不能被AI率绑架”。

对此,你怎么看?
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