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小番茄”有毒!铜鼓成功阻击外来物种喀西茄

2025-05-17 11:17 阅读
大江网-新法治报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胡严世 罗渝婕 新法治报记者刘宇琦 姚友生报道:5月9日,铜鼓县龙门生态公益型林场(以下简称“龙门林场”),林道两侧新栽的闽楠已抽嫩芽,一起阻击外来物种喀西茄的公益诉讼案件也在此顺利通过整改验收。这场生物安全保卫战共清除400余株喀西茄,系江西首次针对该外来物种开展的公益诉讼。

微信图片_20250516205944.jpg

▲涉案毒株

铜鼓一林场发现外来有毒物种

今年2月7日清晨,铜鼓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接到线报,位于修水河源头的龙门林场林道两侧有大量形似小番茄的黄色浆果成串掉地上。

接到线索后,检察官通过实地勘查、无人机拍摄、走访村民,发现此种植物遍布林区道路两侧,蔓延1公里左右,大约400株,最大植株根系深入地下约80厘米,周边几乎没有其他本土植物存活。

铜鼓县龙门林场位于群山深处,森林覆盖率达92%,有白颈长尾雉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南方红豆杉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

“之前没见过本地有此类植物!”后经送检,通过司法鉴定揭开了“小番茄”真容——原产南美洲的外来入侵物种喀西茄。喀西茄单株年产毒果超300颗,根系分泌的化学物质能杀死周边植物。

“早在2016年12月12日,它就被生态环境部列入第四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江西野生动植物司法鉴定中心高丽琴表示,喀西茄全株含有毒生物碱,未成熟果实毒性较大,人和家畜误食可导致中毒。更危急的是,若不及时处理,其果实会随水流扩散至修水河下游区域。

微信图片_20250516205946.jpg

最后一株喀西茄化为灰烬

3月10日,铜鼓县人民检察院制发了一份检察建议:“每项建议都有生态损失评估和治理方案。”在承办案件检察官展示的卷宗里包含专家意见、检测数据等。

接到检察建议后,铜鼓县林业局迅速组织技术骨干突击队进驻林区,对喀西茄进行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工人穿着防护服,用工具剥离附着在岩石上的根系。焚烧炉实时监测温度,确保850℃高温彻底灭活种子。当最后一株喀西茄化为灰烬,这场因外来物种引发的生态警报终于解除。

5月9日的公益诉讼案件整改验收现场,宣传栏上“入侵物种通缉令”与检察建议书并列展示,扫码可查看毒株AR模型。“我们消灭的不仅是外来物种,更是‘被动应对’的治理惯性。”铜鼓县林场管理中心副主任胡兵轻抚新生树苗说道。对此,江西省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汪德庆表示,这也是江西首次针对该外来物种开展公益诉讼,并创新立体化治理体系,实现“治标”向“治本”的转变。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