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窗口办”到“一线答”——赣州经开区政务服务改革再提速

2025-05-22 04:59 阅读
江西日报

  从线下办理到“一窗通办”,从线上办理到“智能秒办”。在赣州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以往群众排队办理业务的场景已不复存在,高效有序的办理方式正在成为推动经开区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痛点”变“通点”

  “前几天我在江西人社网站提交了社保新增人员业务,但现在税务系统里还是查不到新增人员信息,麻烦帮忙看下。”接到热线求助电话后,工作人员迅速将情况反馈至线上业务交流群。经过分析,发现是企业在人社网站操作时遗漏了步骤,随即联系企业进行了辅导。

  “没想到一个电话就能快速解决,以前可能要咨询多个部门才能办理。”公司经办人吴韬说。

  今年以来,赣州经开区对标深圳等地先进经验,以“大政务服务”理念推出涉企政务“一线应答”服务,构建覆盖12345热线、税务、社保、医保等内容的智能知识库,实现群众诉求“只打一次电话、全程跟踪办结”。该服务的推出,是赣州经开区深化“智慧税务+政务”改革的创新举措。

  2023年,赣州经开区在全省率先推行“智慧政务+税务”试点改革。“赣服通”分厅上线200余个高频事项,目前税务网办率达98.14%,企业和群众入厅人次同比下降61.5%,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零跑腿”。

  “无证明”到“不见面”

  自2021年机构改革以来,新成立的行政审批局打通部门壁垒,推动人员整合,实现“一窗多能”“一窗通办”,使审批更加简化、时间更短、服务更优。在服务力度上,赋予91个行政权力事项、102个区级审批服务执法权限到各乡镇;在业务流程上,赣州经开区率先运行“不见面开标”,并将28个事项纳入“容缺审批”范围……

  从“无证明”到“不见面”,赣州经开区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全天候”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持续推动营商环境迭代升级。“要让老区不老,就得破旧立新,敢于迈步子。而改革的落脚点在于‘实’。”该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段之棱表示,通过承诺制、集成办等创新举措,政务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如今,企业开办“一窗受理”压缩至2小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较深圳再缩短15%,84项“市县同权”事项实现同标准办理,32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上线运行。

  “反复跑”到“一次成”

  “窗口人员从‘专科医生’变成了‘全科大夫’,群众办事从‘线下排队’变为‘线上直达’,服务效能实现质的飞跃。”赣州市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童秋霞说。

  富士康(赣州)智能制造项目的“七级跳”发展轨迹,正是检验改革成效的生动例证。该项目实现“1月签约、2月领证、3月拿地、6月开工、10月封顶、次年2月交付、3月园区启动”,投产4个月产值即突破百亿元大关。

  “建设期间,经开区通过容缺审批、‘云审批’等模式,帮我们30分钟内就成功拿到了营业执照。”该公司副总杜陵表示,高效的政务服务让企业吃下“定心丸”。

  从“找多个部门”到“找一个窗口”,从“多头跑”到“一次不跑”或“最多跑一次”,从“扎堆办”到“网上办”“一线答”,赣州经开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用“保姆式服务”护航企业发展。近年来,政务服务持续保持好评率100%。

  谢欢 董晶晶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杨文斌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