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笔峰”与“砚池”说起
文/孙景范
北宋名臣范仲淹任饶州知州时,见当地山水俊秀却庠序不兴,深感遗憾。他登高远眺,发现矗立于城东南的妙果禅院,有一塔高耸,形如巨笔直插云霄,而城下数湖相连,水脉清秀。范仲淹遂将塔命名为“文笔峰”,湖称为“砚池”,并预言“二十年后当出状元”。
文笔峰象征文运之笔,砚池寓意滋养文墨,二者相映成“笔墨相生”之局,寓意催生才子、文运昌隆。果不其然,宋英宗治平乙巳年(1065),饶州人彭汝砺高中状元,后官至尚书,印证了范仲淹的远见。
风水之外:以德立命的文化深意
范仲淹的风水智慧,实则是其文教理想的外化。他迁建州学、振兴教育,将自然景观转化为文化图腾,以激发士子向学之心。例如,他命名绍兴“清白泉”时,以泉水之清比喻官吏之德,建“清白亭”以倡廉明之风。这种“以景育人”的智慧,超越了单纯的风水学,成为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践。
更令人叹服的是范仲淹的德行抉择。在为母择墓时,风水先生指“绝户地”断子绝孙、“宝地”庇佑子孙,他却毅然选择前者,称“若此乃绝地,宁我承灾,勿害他人”。此后范氏家族非但未绝,反而人才辈出,延续八百年不衰。这一选择彰显了他“先忧后乐”的胸怀,也暗合“德厚者福泽长”的朴素哲理。
从传说走向现实:文脉传承的千年回响
文笔峰与砚池的传说,逐渐演化为激励后学的文化符号。南宋时,澧县人为纪念范仲淹建“溪东书院”,复刻“洗墨池”以传其勤学精神;清代衡山状元彭浚承袭此风,立家训“勤、俭、忠、恕”,将文教精神融入家风。
今日,浙江定海古城复建“文房四宝园”,安阳以“文笔峰”为十景之一,皆延续了“笔墨山水育英才”的传统。这些实践证明,范仲淹的智慧不仅是风水布局,更是一种文化信仰:当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交融,便能激荡出超越时空的文明力量。
山水有灵,文脉无疆。范仲淹以“文笔蘸墨”启饶州文运,以德行为后世立范,其故事跨越千年仍鲜活如初。它告诉我们:真正的“风水”不在山水形胜,而在人心向善、文教昌明。正如他笔下的“清白泉”,清流不止于地脉,更流淌于代代学子的精神血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