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量变到质变: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与系统性变革
文/申玲玲
▲《融媒发展十年洞见》书影
自2014年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至今,传媒业一直朝着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目标迈进。通过《融媒发展十年洞见》一书,我们可以了解其细致的发展历程、探索实践、创新思路与发展方略,正如书中所说:“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一种非渐进式变革,是全行业的根本性、整体性与可持续的结构调整,融合发展是量变式的持续性动作,系统性变革是质变式的累积性结果,量变不因质变而停止,系统性变革后的主流媒体仍将在新的层级继续融合发展。”
本书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研究所刘建华博士,关于我国媒体融合发展与系统性变革实践的系统性思考,汇集了作者发表的26篇高质量论文,清晰地勾勒出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融合发展与系统性变革的壮阔蓝图与内在逻辑。
早在2013年,作者就关注到了全媒体传播的发展趋势及传播力指标体系构建这两个在现在看来都非常重要的问题。作者认为,全媒体传播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由信息传播功能逐渐向社会管理功能挺进;由传媒单一主体传播走向多元化主体传播;打破媒介类型的利益障碍,实现跨媒体经营。12年前的结论,在此后的实践中得到了印证。
作者在书中梳理了十八大以来新闻出版理论创新、战略选择、主要逻辑、关键问题等事关主流媒体融合发展与系统性变革的重要内容。既有对于系统性变革必要性的探讨,也有对于为何变革、如何变革的深层次思考,从体制机制到现状梳理、十大突破,还有从理论层面的思考,全面、系统又直击核心。既有从体制机制方面的分析,也有深入传媒一线的调查研究。从不同级别、不同区域传媒单位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实践和经验,到内容生产层面的创新、中央厨房的建立、人才队伍的建设与考评机制的变化等,可以说是对我国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全景式”描绘。
作者对于相关政策的研究,与当下的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实践相结合。资料翔实、个案选择典型,对学界和业界均具有启发性。书中的几篇论文,从2020年的《中国新闻传媒业融合发展问题与抓手》《中国新闻传媒业融合发展十二大现状》,到2024年的《我国媒体十年融合发展的十大突破》、2025年的《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几个理论问题》,均涉及主流媒体融合发展与系统性变革的关键问题,既有基于时代发展的宏观因素,也有来自“四级”主流媒体的诸多探索,还有来自作者的专业研究,读来颇受启发。
作者在文中指出:“为了完善传媒生态链的协调发展,传统媒体要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优化媒体内容的制作和传播,为多元化需求的受众提供有效的产品和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制度、资金、技术和人才是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重要因素。媒体融合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占领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因此,未来媒体融合要强化顶层设计,更好地处理好传统与新兴、中央与地方、主流与商业、大众化与专业化等方面媒体的关系,做到分类施策、分类管理、分类发展,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织成“一张网”,构建起协调有效的全媒体传播生态圈。
本书对于技术机遇的分析也很有洞见,作者指出新媒体基础技术将进入较长稳定期,该论断可以让从业者能够专注于内容融合创新,而不必被频繁的技术革新所困扰。
本书详细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以及“四级”主流媒体的转型、变革之路,让读者看到了媒体融合发展理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完善的过程,为中国传媒业在融合创新道路上的探索提供了颇具价值的指引。对于传媒行业的管理者和从业者而言,作者的研究和洞见为其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参考。对于研究者来说,本书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新的视角,有助于进一步深入探讨传媒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总体而言,本书不仅是对过去十余年媒体融合实践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未来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前瞻性分析。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媒体融合发展与系统性变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坚实的理论基础,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培育传媒新质生产力,提升我国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和国际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