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寻踪丨入户普查遭拒?婺源县想了这个办法

2025-05-23 19:51
大江网-江西日报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陈文报道:婺源拥有1200多年的建县史,境内古村古建遍布乡野,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是全国十三个普查试点县之一。近日,记者跟随该县文物普查队一起走进湄洲村谦和堂进行实地调查。

谦和堂位于上梅洲村委会塘村村口,在2024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传统建筑。2025年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列入普查新发现。

“嗖——”只见一台无人机从地面起飞窜至村子上空,将眼前这幢古民居的完整布局样貌通过显示屏尽收眼底。普查队一行5人分工明确,除一名负责无人机拍照的队员外,一人使用RTK(实时差分定位系统)在房屋拐角处打点定位,采集房屋的经纬坐标,测绘建筑边界和面积;一人借助测距仪工具,现场绘制房屋平面示意图;另外两人分别负责拍摄建筑局部照片、调查和填写古民居的基本介绍。

“这次普查在劳动强度、测量精度、信息详实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今年63岁的詹祥云是参加过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老把式”,退休后的他又被婺源县文物保护中心返聘,成为“四普”中的一员,负责拍摄能够反映文物历史文化价值的细节照片。他说,以往普查全靠两条腿走,两三天才能走完一个村子,文物的定位也不是很精准。“二普”时拍照设备紧缺,只能挑重点文物拍。现在有了先进的设备技术,可以对文物实现厘米级的精准定位,还可以获取文物详细的空间位置、整体样貌以及保存状况等信息,也能大大提高普查效率。

在古民居普查过程中,人去楼空、入户难等成为普查队面临的一大难题。据悉,当地文物保护中心与当地乡镇党委协同联动,创新采取“党建+”模式,由包联到户的党员干部带头入户做沟通,有效解决了普查中入户难的问题。截至目前,该县文物普查队已完成全县659处“三普”登记文物的复查,194处新发现文物线索的实地调查工作。

此次普查不仅是一次文物的全方位“体检”和文化溯源,也为未来文物的活态保护和传承奠定基础。在普查过程中,婺源县文物普查队会详细评估古民居的保存和使用状况,询问户主是否有意愿将使用权流转,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村委会、住建局和旅游集团,便于文物后续维修和对外招募。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