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绣花功夫”推动“末端见效”——青原区“五小工作法”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

2025-07-15 05:04 阅读
江西日报

  今年以来,吉安市青原区以“建好小平台、提供小方便、化解小矛盾、点亮小心愿、宣传小人物”的“五小工作法”为着力点,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下足精细治理“绣花功夫”,从居民身边事出发,推动城市基层治理体系“末端见效”。

  近日,记者走进青原区,从一个又一个动人故事中感受浓浓的民生温度。

  建成21个党群服务站

  在铁路社区党群服务站,居民温世平握住社区党支部书记秦文翔的手说:“秦书记,我家现在开窗再也没有呛人的油烟味了,谢谢你们。”

  一个多月前,楼下餐馆的油烟问题让温世平和邻居们苦不堪言。秦文翔了解情况后,立刻通过党群服务站“快速响应”窗口开展协调工作。青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城市管理局和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人员现场勘查、协调,督促商家改造了烟道,还明确要求其定期清洗。“真没想到,困扰我们这么久的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温世平声音里满是感激。

  记者从秦文翔的工作记录中得知,今年铁路社区已成功调解小矛盾小纠纷30多起。

  小小的党群服务站,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前哨站”,更是居民心中的“安心港”。目前,青原区已在居民小区建成21个这样的党群服务站。

  “入户听诉”化解矛盾720起

  贸易广场社区党支部书记胡依婷常态化开展“入户听诉”工作时,了解到豪德A区居民于某华所住单元入户门有滴水现象,近期愈发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安全且存在墙体受潮隐患。

  社区工作人员走访核查,发现该居民楼的漏水问题根源所在:原来楼下某电器店将阳台改造为厨房,排水设施不当导致了渗水。为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社区立即启动协调机制,多次组织物业公司、店主、业主现场协商,制定整改方案。在多方努力下,店主对改造区域进行全面翻修,重新规划排水系统,彻底解决漏水问题。

  “矛盾不出楼,纠纷不出社区”逐渐在青原区成为常态。这背后是一张精细织就的治理网络:从社区党组织到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再到党员中心户,层层深入。同时,“入户听诉”工作机制高效运转——楼栋长每周排查、小区网格员每月梳理、社区干部每季度全面摸底,及时发现居民烦心事。自今年1月份以来,全区共排查矛盾纠纷750起,化解720起,化解率为96%。

  实现居民微心愿超1200个

  在文勤华庭小区,胡依婷熟门熟路地敲开了79岁肖伏德家的门。“肖阿姨,老年餐厅今天的饭菜合胃口不?”老人热情地拉着她进屋,乐呵呵地说:“好吃,这热汤热饭送到家,服务真周到。”

  肖伏德是独居老人,腿脚不便,住在没有电梯的6楼,一日三餐曾是压在她心头的一块大石头。她和其他几位老人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心愿墙上写下心愿后,胡依婷立刻上报情况到街道。青原区民政局迅速在贸易广场社区选址、协调资源,建起了一个规范化的社区老年餐厅。社区还安排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

  点亮一个“小心愿”,传递一份“小幸福”。在青原区各社区党群服务站里,都能看到贴满“微需求”的心愿墙或是挂满心愿卡的心愿树。居民们写下小期盼,党员、社区工作者、爱心人士则积极认领。井冈山大学附属小学的老师们自发为社区留守儿童募集160多套书包文具,区直机关的党员志愿者定期为高龄老人定制营养可口的“爱心餐”,辖区内的爱心企业在梅苑社区增设了3处健身器材点……涓涓细流,汇聚成光。目前,全区已累计点亮居民微心愿超过1200个。

  暮色四合,社区里灯火渐次亮起。寻常巷陌间,人们散步健身、闲话家常。

  从党群服务站里温暖的灯光,到社区老年餐厅飘出的饭菜香;从“小巷和事佬”春风化雨般的调解,到“心愿树”上一个个被点亮的微小期盼,再到活跃在居民身边的“社区明星”志愿者……青原区正以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触手可及的、带着烟火气的幸福图景,让城市基层治理充满民生温度。

  本报全媒体记者 周幸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