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严选避暑胜地,是这座低调的江西县城
中国人的夏天,离不开莲花的点缀。
细微处如公园、街角,甚至是自家院内、门前,都可见到被用作装饰或做景的莲花;而宏大处,如湖河溪流亦可见莲花摇曳。杨万里的一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更是让西湖名声大噪。
悠悠莲香中,江西广昌也许是馨香最浓的地方。这里有1300多年的白莲种植历史,自古便是著名的“莲乡”。此外,广昌县还是江西第二大河抚河的源头,境内山清水秀,莲塘风光旖旎。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古人暑夏高级的度假感,就藏在广昌的无边莲池中。

“世界处处有莲花,
唯独广昌有莲神”
提起“白莲之乡”,似乎不止一处,比如江西省广昌县、石城县及福建建宁县等。但若提起“莲神”,那便只剩下广昌。
“世界处处有莲花,唯独广昌有莲神”是广昌人对当地莲文化自信的表现。这种自信不仅源于悠久的莲花种植历史,更是一种根植在血脉里的传承。
翻开广昌县的地图,这座城市与莲花的不解之缘早已于山水之中结下。始建于1138年的广昌县,因为“道通闽广,郡属建昌”而得名。其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背靠武夷山西麓,是江西省第二大河抚河的发源地。

视觉江西 舒言诚摄
因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雨量充沛,广昌县内河流纵横,山塘水库众多。发源于驿前镇血木岭的抚河宛若丝带般穿过广昌县,涓涓流水一路经过丘陵、山地、平原,为沿途带来了勃勃生机,也为广昌白莲的生长提供了优质的沃土。
《建昌府志》和《广昌县志》都记载了,唐朝仪凤年间,当地便有人种植红莲,不过数年后变为白色,又过一年,白莲又变为碧色莲花。
如今时过境迁,当年莲花易色是否属实已无从考究,但留下来的文字至少证明,最晚在公元670多年前,当地便已经开始选育莲种。此后,历史上有关广昌人种莲的记载便绵绵不绝了,最为著名的是1228年,广昌县令谢觉之在莲池旁建造“莲香堂”,这也被认为是“莲乡”一名的起源。
走进广昌,可以深深感受到莲花与这座城市的深刻联结。其中,广昌县姚西村可谓该县白莲种植成果的缩影。这里是我国最大的通芯白莲村级种植区,不仅享有中国“莲花第一村”的美誉,还凭借1.08平方公里的莲池面积,创下了“世界最大莲池”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 徐国亮 摄
位于村内的九品香莲景区,从台湾引入了九种颜色的莲花,不仅有红、白、金、黄等常见色,还有赤、茶、蓝、绿、紫等稀有色莲花。每逢盛夏,九色莲花竞相开放、悠悠释香,莲池内喷雾冉冉升起,让人仿若置身仙境。
除了赏莲,还能去与其相隔不过数公里的驿前镇,感受广昌的古韵悠悠。这座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的古镇,是抚河源头第一镇。临水而建的古楼木屋古朴沉厚、延绵数公里。其中,屋檐飞翘的明清建筑是江西省保存较为完整的、规模较大的民居古建筑群之一。
广昌人对莲花的爱,也在岁月中留下印记。走进古建筑,不仅能在古墙梁栋上看到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流云图案,还能看到数不清的莲花雕刻,或含苞待放,或花开正艳。若与当地居民沟通,大概率会得知他们世代种莲,在很早以前就生活于此了。

去莲乡避暑,一不小心又过节了
在千年的种植历史文化中,莲花塑造了广昌人的文化底蕴,广昌人也将对莲的喜爱融入了日常生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 徐国亮 摄
而对于游客,要了解广昌,最好的季节一定是夏季。一方面,广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1.83%,空气质量优良率更是达到了100%,优良的生态使广昌成为了天然氧吧,是不可多得的避暑胜地;另一方面,莲花盛开的时节,更是广昌人全年最热闹的时候之一。
就前者而言,源源不断的流水,宛若千万条经脉般将勃勃生机带到了广昌的各个角落,两岸风景如诗如画。半岛公园、湿地公园、荷源公园等成为居民消磨时光的好去处。
无论是山水相间的青龙湖库区,还是水光潋滟的中坊水库,都足以让人一见就觉酷暑消减。若仍觉暑热难当,可到位于广昌县杨溪乡的抚河源里景区获得夏日难得的清凉。
这里不仅有生态竹筏漂流、激情皮筏漂流等项目,还有传统花轿竹筏迎亲等表演。当身穿红衣、抬着红色嫁妆的接亲队伍自湖面上缓缓驶来时,人们似乎瞬间魂穿前世。甚至无需做过多攻略,只要静坐柳荫下,就能细嗅莲香,偷得半日闲。
对于广昌人而言,一到夏季,每年最重要的节庆之一——农历六月二十四——也将来临。这一天被当地莲农视为莲花的生日。村民不仅会互赠印有莲花的糍粑表示祝福,还会举行盛大的莲神太子庙会,以酬谢莲神对当地莲农的照拂。
关于此节日,当地还流传有一则传说。大概是讲隋唐年间,广昌赤水镇大禾村的村民因深受山匪祸害,被迫逃入山林谋生。一日,山林中忽然传出阵阵莲香,随后走出七位护莲神童。他们不仅帮助村民打败强盗,还帮助村民重建了家园。后来,村民再次遭遇洪水灾害时,还梦到了护莲神童再次降下祥瑞。
于是,为感谢神童的帮助,村民便雕刻了七尊菩萨像,放在新建的“莲神太子庙”中供奉。
如今,莲花节已成为当地莲农酬谢莲神、庆祝丰收的节日。村民会抬着莲花七太子的塑像走上街头游行,去各个村的祠堂里进行祭拜。村里家家户户也会摆上丰盛的祭品,向莲神表达感谢、崇拜之情,并通过燃放爆竹等方式,向莲神祈求风调雨顺、健康发财。
同样具有祈福意味的民俗活动,还有莲花灯会。虽属乡村的小型灯会,但仍然热闹非凡。每逢灯会举办时,人们就会拿着彩旗灯、日月灯、莲花灯等各式各样的灯具走入夜色,点亮广昌的大小角落。
活动从白天持续至晚上。当最后一缕烟花消散、炮声消失,荷塘月色里的虫鸣又开始了夜的奏鸣曲。

广昌味道,不只有莲香
作为一座因莲而出名的城市,广昌与莲相关的美食数不胜数。不过,最让人想不到的,也许是那苦涩的莲心。
在影视剧中,形容莲心苦涩的场景尤为常见。譬如《甄嬛传》中,曹贵人在女儿被人强行夺走抚养时,以“莲子之心最苦”暗喻“怜子之心最苦”,希望皇上能下令将女儿交还自己抚养。
此外,太医温实初在为初次小产的甄嬛问诊时,建议对方饮用莲心茶,因为“莲心味苦性寒,能治心热,有清心、安抚烦躁和祛火气的效用” 。这并非影视剧中的杜撰,《本草纲目》记载:莲薏(即莲子心)气味苦,寒,无毒。主治血渴,产后渴,生研末,米饮服二钱,立愈。止霍乱。清心去热。
为了提升莲子的口感,广昌人在加工制作莲子时,往往会对莲子通芯。具体做法是用细小的工具从莲子一端通到另一端,将莲子内部的莲心摘除,从而达到去除苦味的效果。
经加工后的广昌白莲,颜色白皙、颗粒饱满,入口有明显的甘香味道。1973年尼克松访华时,曾品尝过广昌白莲莲子,并对其赞不绝口,称:“这哪是食品,简直是艺术品。”
有意思的是,广昌人并未将摘除后的莲心舍弃,而是做成了莲心茶。嫩绿的莲心经过加工后成为散发独特风味的饮品,深受养生人士喜爱。夏日午后,用一杯热水冲泡四五根莲心,嫩绿的莲心瞬间迸发出微苦的味道,入口瞬间似乎就将盛夏酷暑消解半分。
除了用莲心制茶,当地人还十分善于发现莲花各个部位的宝藏用法。以莲花制作的,有莲花精油;用莲子制作的,不仅有冰糖莲子羹、莲子百合粥、莲子银耳汤等,还有专用广昌白莲做成的莲子汁;用莲藕加工的,当属藕粉,其中又以用广昌太空白莲莲藕为原料的藕粉出名。
视觉江西 卓忠伟 摄
这种藕粉,颜色稍暗,但味道浓郁,用开水冲泡时,能闻到明显的莲藕香,入口瞬间即化,鲜少有黏腻感。当地人食用时,不仅会在藕粉里加入通芯莲子、葡萄干、桑葚等常见配料,还会加入黑芝麻。
于怕热之人而言,未尝不是消暑优解。
除了以莲制作的特色美食,广昌出名的小吃还有很多,比如碱糍、辣椒饼、七层糕等。其中,常常在早餐中吃到的,当属扁圆金黄的勺子糕。
其由稻米和黄豆按比例研磨成浆后,加入细碎的葱花,再倒入扁平的勺子里油炸而成。经高温加工后,原本白色的浆糊变得金黄酥软,体积也随之膨胀,远远望去,若扁平的象棋。
入口食之,稻米的酥香和黄豆的浓郁直冲味蕾,而葱的辛香又使这种味道绵延加深。
此外,薯粉饺也几乎是广昌人从小吃到大的美食。当嚼劲十足的薯粉面皮包裹着鲜香流汁的肉馅在嘴里绽放时,独属于广昌人的味道也尽在口中了。
去广昌过夏天,就像闯入了藏在一张张莲叶背后的桃源。自带降暑效果的莲塘与令人爱不释手的小吃相映成趣,古诗意蕴与小城烟火被生动融合,于青山绿水中,送来了一抹来自初唐的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