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祠堂成为夏日里的“童心港湾”

2025-07-15 17:15 阅读
大江新闻原创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通讯员刘阳明、记者曾庆扬报道:夏日的蝉鸣中,泰和县万合镇坪上村的平山书院传出阵阵童声笑语。这座由古祠堂改造而成的书院,此刻正成为乡村孩子们的暑期乐园。来自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正通过音乐、舞蹈、书画等多元课程,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人精神,如春雨般浸润孩童心田。

志愿者教授孩子们书法

  平山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宋末元初,最初为纪念乡贤刘平山而建,民国时期曾更名为“千山书院”,2019年得以复名重生。踏入书院,墨香与童趣交织成独特的夏日图景:书法台前,大学生志愿者执手教导孩童领悟提按转折的笔法,汉字的筋骨在一笔一画中悄然传递;天井院落里,稚嫩的童谣与悠扬的钢琴声和鸣,为这座古老建筑注入崭新韵律;安全情景剧的排练现场,传统美德化作一个个生动故事,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融入日常。这些精心设计的“童心港湾”课程,让书院里沉寂多年的楹联匾额“活”了过来,成为滋养心灵的美育载体。

老师与孩子们跳起舞蹈

  “从几个孩子围坐的祠堂角落,到如今800多名孩子的精神家园。”书院创办人刘德刚站在屋檐下,向师生们动情讲述着这段温暖历程。2019年,尚在读大二的刘德刚看到村里留守儿童课余生活单调,便萌生了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的想法。他从整理祠堂杂物、添置几排书架做起,慢慢攒齐了书籍、教具和乐器,让简陋的祠堂一步步蜕变为功能齐全的“平山书院”。“我们创新采用‘农家书屋+ 童心港湾’模式,就是想让孩子们放下手机,在墨香里找到乐趣。”如今,这句朴素的初心已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

全体合影

  开办六年来,平山书院的志愿力量不断壮大,已有30余名本地大学生接力参与服务。今年暑期,书院更是吸引了本村及周边村庄80余名学生前来学习。

  “最初以为教舞蹈只是传授动作,后来才发现,我的笑声和耐心比技巧更重要。”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谭蕊作为授课老师,在实践中收获了新的感悟,“能通过舞蹈启迪孩子们的兴趣,这种成就感无可替代。”

  如今,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志愿者循着文脉而来,在平山书院播撒知识的种子。这座承载着乡土记忆的书院,正以崭新的姿态延续着温暖,让千年文脉在童心守护中焕发新生。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