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夏蝉儿泛滥尿如雨下?专家:网传有些夸张
近日,不少上海市民在网上发帖称:“今年小区好多蝉,在树下骑车有水滴落下,我舔了嘴,事后才知这疑似为蝉尿。”还有人称,蝉鸣声很响,夜里被吵得睡不着。那么今年上海真的闹“蝉灾”吗?树上滴下的蝉尿是否对人体有害?记者采访了解到,昆虫蝉为了躲避年份性的自然灾害,呈现年度周期性种群增长,这是它们的生存策略,也是自然规律,无需太担心。树上掉下的蝉尿基本和水一样,有少量微量元素、糖类等,有点甜,对身体无害。看到上海市民被蝉困扰,各地网友坐不住了,纷纷出招:“徐州捕蝉大队可前往!”“南京烧烤摊等不及了!”专家也表示,上海绿化带里的蝉多为黑蚱蝉,成虫食用价值不高,还可能有重金属富集,不建议食用。
上海市民吐槽蝉鸣不断
蝉尿如雨影响生活
现住上海浦东新区的金女士告诉记者:“小区里蝉特别多,尤其是在凌晨四五点的时候,蝉就开始大声叫,直接就能把人吵醒。每天下班回到小区里,蝉鸣就像360度立体环绕声,让人头疼,有时候走在树下还会有蝉尿滴下来。邻居们都有讨论此事,但小区里暂时没有看到有人抓蝉,物业也没对这个事情进行特别管理。”金女士觉得,要是家里隔音效果不好,对生活还是挺有影响的,但目前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上海静安区市民蒋女士告诉记者,自家小区里每年都能听到很大的蝉鸣声,“听了好多年,都已经习惯了,家在7楼都能听到非常清晰的声音。今年小区有人来修剪树枝,不知道会不会顺便抓一些蝉。对于蝉鸣,我自己的感觉是有好处有坏处。好处是一听到有蝉鸣,就知道夏天来了,还可以给小朋友做科普,也时常能想起小时候在乡下抓蝉的生活,有点怀念。坏处是确实比较吵,对睡眠不好的人有影响。”上海普陀区的张女士说:“我的工作时间比较自由,早上起床比较晚,晚上下班回家也很晚,加上家里楼层比较高,小区植被绿化不多,我倒是感觉还好,没有很明显被蝉影响到。”
专家:蝉对树木影响不大
蝉尿对人体无害
今年上海的蝉明显比往年多吗?紫牛新闻记者咨询了多个相关部门,目前来看,尚无权威监测数据或研究作为专业判断依据。上海市林业总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海蝉鸣”的情况并没有网传那么夸张,“夏天有蝉鸣是很正常的事情,目前站里没有接到市民对于蝉泛滥成灾的投诉和反馈。我们这里主要是做野生动物保护这块的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控工作,蝉既不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也不在病虫害防控范围内,因为它不会对树木产生非常大的危害,所以林业总站也没有对蝉进行特别控制。如果大家觉得近些年蝉的数量变多了起来,可能是生态环境好了,喷药变少了,以及综合气候带来的影响。”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工作人员也表示,蝉鸣属于自然现象,不在单位绿化管辖范围内。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局工作人员表示,蝉鸣问题不属于该局监管对象。上海市12345服务热线告诉记者,如果接到市民的这类相关投诉,会转达给属地政府部门统一安排。
上海植物园研究人员李融梅告诉记者,上海常见的蝉类有黑蚱蝉、蒙古寒蝉、蟪蛄等。近期并没有感觉到园里的蝉明显增多。黑蚱蝉产卵时节对园里的植株会有一些危害,容易出现枯枝,园里一般会采取修剪枯梢的方式,也会发出相应的预警。近日上海的蝉鸣声确实时常能听到,但无需太担忧,是正常现象。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毛茜告诉记者,不同品种的蝉生长周期不一样,有可能在某一年,这些蝉重叠出土了,就会给人感觉这一年的蝉特别多。网传很多视频里,蝉尿如雨落下,是因为蝉依靠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汁液为食,植物汁液里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较少,这些成分是蝉生长的必要成分,因此蝉为了获取营养,就需要不停取食,不断地排出水分。常见的蝉在进食时,每分钟喷出排泄物约3至6次,如果蝉多的话,就形成了持续性的水滴,仿佛下雨一样。那么这些蝉尿对人的身体有危害吗?毛茜介绍,蝉排出的尿液基本都是水分,含有少量的微量元素、糖类等,味道有点甜,一般认为蝉尿对人的身体基本无害。科普博主@李论科学更是直白地表示:“呲到你身上的其实95%都是水,因为经过了植物的过滤,还经过了蝉的过滤,其实很干净,因此市民们被淋到了也不需要过于担心。”
网友建议:来一盘油炸金蝉
专家:绿化带里的黑蚱蝉不建议食用
对于网传上海市民受蝉困扰的情况,不少山东、河南、江苏等地的网友跃跃欲试,“抓来当烧烤吃,岂不是美滋滋”“来一盘油炸金蝉,把你们小区的蝉吃光!”“邀请南京吃货、徐州捕蝉大队前往”“山东人来吃煎饼卷金蝉”……
记者了解到,每年六七月份,金蝉大量上市,在没有吃蝉习惯的上海市民被蝉鸣困扰之时,蛋白质含量高、低脂肪的金蝉悄然上了很多外地市民的餐桌。在江苏南京、徐州等地的烧烤摊上,金蝉早已成为夜市的珍馐,刷上油,经过炭火烧烤,吃起来“嘎嘣脆”的金蝉被当做美味售卖,价格堪比牛羊肉串。因为价格不低,还有南京市民自发前往山林捉蝉,蝉的售价可卖到几毛钱一个,有的市民一晚上能捉几百上千只。在徐州的金蝉小镇,还有专门的金蝉养殖场,村民们靠养殖金蝉致富,有养殖户可以靠卖蝉苗年赚百万。
那么此次上海网友反映的“泛滥的蝉”能抓来吃吗?昆虫学者郭亮告诉记者,从目前看到的资料来看,上海地区出现的蝉普遍为黑蚱蝉,这种蝉的末龄若虫从土里破土而出时是可以吃的,但爬到树上的成虫壳特别坚硬,没有什么食用价值,而且上海的蝉多出现在绿化带里,涉及农药、路边车辆尾气等重金属富集,不建议市民去采食,另外,现在国家倡导生态保护,从这个角度来讲,也不建议去吃这些属于“野味”的食物。
郭亮认为,蝉科昆虫是为了躲避年份性的自然灾害,呈现年度周期性种群增长,这是它们的一种生存策略,属于自然规律,这一方面可以体现出上海近些年生态环境变好了,很适合这个黑蚱蝉生存,也得益于上海市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视,作为多样性最高的动物类群——昆虫,出现大规模爆发也是环境适宜的表现。昆虫是自然界生物网的重要物种,起着维持生态系统健康运转的重要作用。这些蝉也是鸟类、个别哺乳动物的重要食物,人没必要去抑制它们的种群,大自然会让它们恢复平衡。这些蝉科昆虫寿命较短,一般到9月份就开始大量减少,寿命到了蝉就会死去。“几十年前,其实大家都是听着夏日蝉鸣长大的,城市化以后,这种常态就少见了,就变成大家惊叹的情况。目前来看,上海蝉的数量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不能算是灾情。2021年,美国东部和中西部部分地区的亿万只蛰伏了17年的周期蝉从地底钻出,范围覆盖美国东部10多个州,这种规模才算是蝉灾的暴发,到这种严重的情况,会提醒居民购买特殊装备或者自制透明罩,防止蝉的侵入。”对于今年夏天蝉鸣缭绕于耳的情况,郭亮建议大家保持平常心,接受大自然的正常规律,拥抱日益变好的生态环境。( 记者 张冰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