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姜根到姜梢都可变“钱” 安福洋门小黄姜远销中东等地区——成村民致富“金疙瘩”
本报讯 王瑞贤、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彭晓华报道:近日,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东部片区)在江西南昌市举办,来自各地的特色农产品齐聚一堂。吉安市安福县洋门乡的小黄姜产业凭借其出色的产品品质与创新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展会上引起了客商们的广泛关注。
农户采收小黄姜。(洋门乡人民政府供图)
农户在晾晒小黄姜。(洋门乡人民政府供图)
全株利用率达95%
洋门乡种植的小黄姜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是当地增收致富的“金疙瘩”。为了开拓高端市场,此次洋门乡参加展销会不仅带去了优质新鲜的小黄姜,尤其重点推介了即食姜片、高纯度姜粉、姜茶饮料等多元化深加工的产品。
当地除了将小黄姜洗净切片做食品外,姜皮晒干了进入中药铺里,姜秆粉碎发酵后变成有机肥,剩下的姜渣最后也拿去进行提炼。从姜根到姜梢都可变为“钱”,全株利用率达到95%,充分展现了当地从“卖原品”到“卖精品”的产业升级成果。
在展会期间,洋门小黄姜凭借优良品质吸引了众多经销商驻足洽谈,与来自上海、浙江等地的多家生鲜超市,以及食品加工企业达成采购及深加工的初步合作意向,为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搭建了桥梁。同时,随着各地生姜产业蓬勃发展,销售竞争日益加剧,洋门小黄姜产业正在通过海关系统申报进出口备案。由于小黄姜在中东等地广受消费者青睐,洋门乡正通过外贸渠道将小黄姜逐步打入中东地区,持续拓展海内外市场,带动广大姜农兴业致富。
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4000余元
据了解,小黄姜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当地农户提供了就业机会。在小黄姜种植基地工作的张女士表示,在基地里帮忙种植、收获小黄姜,每个月工资有1500多元,对农户们来说是不错的额外收入。如今,小黄姜种植基地需要大量劳动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第一批年产值达到600多万元,全年用工累计超过1000人次,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4000余元,成了当地农户增收的新途径。
近年来,安福县洋门乡大力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统一优质品种、统一绿色生产技术、统一品牌销售,推动小黄姜种植走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目前种植面积已达数千亩,成为带动农户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该乡党委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展会成果为新起点,进一步完善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深度融入“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体系,强化洋门小黄姜标准化建设与市场精准推广,让洋门的“生态金姜”走向国内外消费者的餐桌,成为当地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