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纠错追款,岂能把风险全推给群众

2025-08-12 09:30 阅读
大江网原创

  近日,广东惠州市商务局发布《惠州市商务局关于追回错发汽车置换更新补贴资金的公告》。公告称,因审核疏漏,向28名旧车登记类型为货车的申请人错发了补贴资金。据统计,错发补贴为30万元。错发人员须在8月25日前,将错发的补贴资金原路等额返还至原发放账户。未按期退回者,惠州商务局将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规定,通过法律程序追缴,并纳入个人信用记录。

  此事看似纠正失误、维护公正的常规操作,然而这纸公告中“纳入信用记录”的冰冷警告,却如一根芒刺,深深扎入了社会公众的关切之中。

  追回错发资金本为天经地义。财政资金来自纳税人,一分一厘都需精打细算,不容浪费。可是当追缴手段简单化、刚性化,甚至隐隐将责任推向受惠群众时,便偏离了本意。公告中最显眼的不是“审核疏漏”的诚恳反思,而是“逾期纳入信用记录”的警示,仿佛症结不在于政府部门层层把关失守,而在于百姓“占了便宜不想还”,这无疑模糊了责任边界。

  事实上,这28笔补贴,是审核环节“打盹”的结果。货车与乘用车政策边界模糊,系统筛查与人工复核双双失灵。可那些“躺枪”的普通车主,却要承担额外的退款成本与心理负担。更令人忧心的是,“信用记录”作为现代社会的“第二张身份证”,一旦因政府工作的失误而被玷污,影响远超金钱损失。

  财政资金是纳税人的钱,该省的要省,该追的要追。但追的时候请别忘了,面对的不是“欠债的老赖”,而是原本信任政策、配合政策的普通人,追的方式必须有温度与智慧。此时,若公告能先致歉,说明对失职人员的追责,再提出退款要求,并辅以柔性措施,如电话、短信、上门提醒等多种通知方式,为特殊群体开辟便捷返还通道,才能体现“知错能改”的诚意与“人民至上”的担当。

  公信力绝非从天而降的恩赐,而是由每一次失误后的担当、每一份公告里的温度、每一次纠错时的真诚点滴汇聚而成,唯有真正将“群众利益无小事”内化于每一次决策、每一份文书、每一个行动,政府的公信力才能在“知错能改”的坚实土壤中,生长出参天的信任之树。

  (谢丹玲 董文朴)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