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凤仙子”进阶记——泰和乌鸡产值“翻番”背后的科技密码

2025-08-12 16:48 阅读
大江新闻原创

羽白如雪、冠似桑葚的泰和乌鸡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全媒体记者沈冠楠报道:作为首批国家级畜禽保护品种和地理标志产品,泰和乌鸡被誉为“白凤仙子”“世界珍禽”,更是带动乡村振兴的“金凤凰”。2024年,商品化泰和乌鸡饲养量由2022年的665.8万羽提升至1200万羽,年出栏量由532.6万羽提升至1000万羽,泰和乌鸡全产业链产值由50亿元上升至71.6亿元。近年来,一套以泰和乌鸡为锚点、辐射其他乌鸡品种的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逐步落地见效。近日,记者现场探秘泰和乌鸡“保底线、拉高线”背后的密码。

  药残量超标?黑色素惹的祸

  8月的泰和县塘洲镇坦湖村,夏风微醺,林荫蓊郁。此刻,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与泰和县汪陂途都市农场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泰和乌鸡产品质量安全和品质提升技术示范基地处,羽白如雪、冠似桑葚的乌鸡三五成群,闲庭漫步林下,绘就一幅产业振兴的生动图景。

  别看这些乌鸡个头玲珑,养起来可不含糊。通常来说,若想达到“补”的效果,至少要养足5个月,方可出栏。这也意味着,对泰和乌鸡而言,守住“品控”这条底线,会更加不易。

  据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所副所长张大文介绍,相较于其他鸡种,乌鸡对部分药物的残留消除较慢,又因泰和乌鸡养殖周期较长、以林下散养为主,疾病防控压力也要更大。

  “我们通过对乌鸡药物残留代谢规律进行研究,发现乌鸡体内恩诺沙星等药物的残留消除较为缓慢。”张大文说。基于此,自2017年起,张大文研究团队首次系统性地研究了恩诺沙星等12种常用抗菌药物在乌鸡体内残留代谢规律,发现部分抗菌药物如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的休药时间远大于兽药典上规定的休药时间。譬如,国家推荐的肉鸡中恩诺沙星休药期为8天,乌鸡却需要278天。更为漫长的药物“净化”周期,自然容易导致药物残留量超标。

  为何乌鸡难以“净化”这些药物?张大文研究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与乌鸡体内丰富的黑色素有关。以恩诺沙星为例,黑色素与恩诺沙星的紧密结合延缓了恩诺沙星在乌鸡体内的消除。该项研究成果被发表在多个国内外权威期刊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被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采纳:明确乌骨鸡中禁止使用恩诺沙星。

示范基地的泰和乌鸡

  量身定制养成“安全秘籍”

  实现泰和乌鸡的安全养殖,关键的落脚点在“标准化”。

  事实上,鉴于乌鸡在用药反应上与其他鸡种存在显著差异,现行的通用用药标准已无法完全适配其养殖需求,需针对性调整。

  “如何制定一套专属于泰和乌鸡的安全养殖标准,就成了我们科研工作的重心。”张大文说。而这,涵盖了场地选择、安全用药、疾病防控、养殖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环节。

  为此,在前期已获得的药物休药时间的基础上,张大文研究团队同步开展了泰和乌鸡耐药性研究,筛选出一批有效防治泰和乌鸡相应细菌性疾病的药物,并据此制定了《T/JXSTSYXH 0001-2022泰和乌鸡商品肉鸡安全用药指南》团体标准。

  与此同时,团队研发了毛发无损等多项检测技术,仅需拔一根乌鸡毛,不出养殖场就能测出产品中是否含有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禁用药,让养殖过程中的非法用药无处遁形。

  集成上述成果,团队制定了1项农业行业标准《乌鸡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和1项团体标准《泰和乌鸡商品肉鸡生产标准综合体》,从养殖场的建设,到饲养管理、投入品管理,再到生物安全、屠宰、包装标识、储存与运输,以及产品质量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为泰和乌鸡全产业链筑牢质量安全防线,确保每一个环节安全可控。

  这场历时8年的“标准化”行动,其成果凝结成一张张养殖明白纸、一套技术管控模式和一本精心制作的《泰和乌鸡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手册》——将泰和乌鸡不同阶段的饲养要点,如安全用药清单、饲料推荐用量、营养需要、免疫程序等,介绍得明明白白,让养殖户们一看就懂。

  “目前,示范基地出栏的泰和乌鸡,质量已经达到了绿色食品的标准。”张大文欣慰道。

  5分钱差价下的“硒引力”跃升

  “乌”以“硒”为贵。现代科学发现,泰和乌鸡富含18种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和抗癌元素“硒”,在打造富硒农产品上具备天然优势。

  故而,提升泰和乌鸡“硒引力”和“硒富力”,也是我省加快推进富硒功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我们分析了不同企业养殖的泰和乌鸡,结果是鸡肉中硒含量普遍为0.05~0.12mg/kg,达不到《富硒农产品》(GH/T 1135—2024)中规定的硒含量0.15~0.5mg/kg。”张大文说。

  随后,团队选择采用外源强化方式来提升乌鸡品质。他们分别测试了亚硒酸钠、硒代蛋氨酸、酵母硒三种硒源强化剂,发现酵母硒强化效果最好,肉鸡在出栏前20天(亦可养殖全程)饲喂含0.3mg/kg-0.5mg/kg有机硒饲料,不仅能让泰和乌鸡肉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而且还能显著增加乌鸡的免疫水平和抗病能力,减少或不使用兽药。

  根据测算,泰和乌鸡在整个养殖周期内使用酵母硒增加的成本不足0.05元/只,较之对照组,死淘率下降1.22%,料肉比降低0.74,硒含量提升至0.18mg/kg。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泰和县汪陂途都市农场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伟勇算了笔账:“实际养殖中,每100只鸡多花5元钱,但死亡率减少了,6000只泰和乌鸡节约了大约4吨饲料,成活数量增加72只,能多赚1万~2万元。”

  “团体用药指南等相关标准出台后,泰和乌鸡的安全与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泰和乌鸡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肖志埔介绍称,泰和乌鸡产品全程质量安全控制和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的应用,对推动泰和乌鸡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具有重要意义。截至今年5月,泰和乌鸡品牌价值达40.6亿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