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丰县油山镇:“一老一小”幸福院的效应和实践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 王小明 李 婷)新水塘村“一老一小”幸福院(简称幸福院)建于2024年5月,响应信丰县油山镇党委、政府号召,打造“红映油山、情暖朝夕”关爱“一老一小”活动。由县民政局拨付专项资金建设完善。项目盘活了新水塘村小学闲置的校舍资源,因地制宜结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功能,打造了一体化村级老幼服务综合平台。

幸福院开展四大版块活动:一是组建老年文化艺术团,创作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还参加县级文化大赛和其他乡镇演出;二是开办村级夏令营、冬令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等活动;三是设立奖教助学理事会,动员本村的企业和新阶层人士参与,助力本村学子能走得出,回得来,反哺家乡;四是创办幸福食堂,为老人提供高质量就餐服务,以幸福食堂赋能,探索构建新型养老服务路径,创建创新式新型农村养老服务中心。
幸福院项目主要以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情感关怀为纽带为主要形式,通过最贴合群众所需推动乡村基层治理。主要体现在:一是解决了群众“两头难顾”问题。新水塘村外出务工为主,老人小孩留守普遍。老人生活缺乏保障,儿童缺少陪伴,学习仅靠课堂。村“两委”看到这种情况后,组建老年文化艺术团、关爱留守儿童、举办老年人集体生日等公益活动,依托幸福院,让老人有处聚,儿童有处学,以“小切口”体现“大民生”。二是化解了城镇化“分崩离析”问题。随着城镇化发展,改变了农村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冲击传统治理,出现很多新问题新矛盾。但幸福院的创建,在文化传承上、公益服务上、情感联结上都能与原有农村的宗族关系、生活方式、认知改变上相对应和化解,群众能感受到村“两委”的工作实效。”三是破解了社会治理“形而不实”问题。幸福院聚焦农村留守老人、儿童群体,直接回应了农村“照护难”的痛点,更在基层治理中扮演着“微治理单元”的角色。
油山镇新水塘村“一老一小”幸福院项目常态化开展活动不仅有效提升村民文化素养更是提高了群众自治能力,深度体现了其社会效益:一是破解治理痛点,减少基层矛盾隐患。“留守老人无人陪、留守儿童管不好”的难题引发的安全风险、家庭矛盾时有发生。幸福院通过提供日间照料、暑期托管、安全看护等服务缓解农村“照护真空”问题。二是激活多元主体,打破“政府单打独斗”的困局。推动形成“政府主导+村委会牵头+社会助力+村民参与”的多元协同模式,培育“共建共享”意识,让基层治理变为“大家一起干”。三是下沉公共服务。幸福院作为贴近村民的“微型服务站”,是公共服务下沉的重要节点和政策传达的“接地气”平台。四是凝聚乡村认同,夯实治理文化根基。通过乡土文化活动,强化村民对“乡村共同体”的认同,为基层治理提供情感基础和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