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暗房里的红光:《南京照相馆》的历史显影
刘 飞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作为抗战史上最为惨痛的民族记忆之一,南京大屠杀始终是抗战题材电影聚焦的核心。十几年前,《金陵十三钗》不切实际地将西方人塑造成救世主,《南京!南京!》则通过侵略者的忏悔展现其道德救赎,两者都以所谓的普适人道主义在这一严肃命题上作出了轻佻尝试。更有诸多抗战电影,让角色们高举口号奔赴战场,却只呈现了经过剪裁的片面群像。直到申奥导演的《南京照相馆》问世,我们终于得以看见一种“可信”的叙事: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普通平民会有退缩、恍惚与不得已;他们或许因良知一时冲动,或许因其他缘由踏上征程,走了许久才恍然发现已步入新路,于是索性直面侵略者的惨烈罪行,直至献出生命。这种“直白”所迸发的力量,不仅远超那些解构英雄主义与普适人道主义的创作,更成为当下“南京大屠杀”题材创作应遵循的恰切路径。
1937年12月的南京城,在炮火中坠入无边黑暗。邮差苏柳昌被日军摄影师伊藤误认作学徒,推入照相馆的暗房。当显影液漫过罪证照片的瞬间,他的良知如星火遇风般苏醒,与老板老金一同将这些承载罪恶真相的胶片藏入暗盒……时局的震荡是仓促的,无人能“有备而来”。苏柳昌初见罪证照片时,攥紧显影液托盘的指节泛白,恐惧如冰碴般冻住呼吸,可当目光触到照片中同胞的眼睛,指尖的颤抖竟化作擦拭底片的轻柔。老金在日军搜查时将苏柳昌推至暗房角落,用布满老茧的手按住发烫的底片盒,烟袋锅里的火星在颤抖的唇间明明灭灭——那是普通人用沉默筑起的防线。林毓秀将底片塞进襁褓婴儿的衣襟时,乳汁浸湿的衣襟与冰凉的胶片紧紧相贴,母性的柔软与抗争的坚强在她颤抖的怀抱里交织。这些瞬间没有慷慨陈词,却让观众清晰看见人性在绝境中的裂变:恐惧从未消散,却在良知的灼烧下淬炼成勇气;软弱真实存在,却在守护他人的瞬间生长出铠甲。老金、苏柳昌、林毓秀,都是活生生的普通人,他们没有超凡智慧,或不谙世事,或不知凶险,却恰恰组成了一座城市的希望。这并非荒唐演绎,而是人生的真实模样,是革命本该有的姿态。
值得一提的是王传君刻画的翻译官王广海。他谄媚日军时嘴角的抽搐,独饮时的抓狂,塞给苏柳昌通行证时颤抖的双手,无不勾勒出这个角色的复杂。他为活命做了汉奸,却在宋存义砸死日军时选择冷眼旁观,在日本人欺凌林毓秀时拼死对抗。在与林毓秀争论个人及国家前途时,他既以悲观利己的嘴脸撇清与同胞的关系,又在表面的聪明得意中藏着对自身附敌行为的绝望确认。这种超越简单善恶评判的多维刻画,鲜活呈现出刀尖下苟活者的灵魂撕裂。
苏柳昌与林毓秀将千辛万苦得来的两张通行证让给老金一家,还以抓阄的方式将机会留给老金的妻女。拿到王广海为家人准备的两张通行证后,苏柳昌再次让老金带着襁褓中的儿子和林毓秀逃离。这是普通邮差的生死抉择,他也想逃,却两次将生机让渡他人。老金的妻子聪慧坚忍,战争爆发前便储备烙饼,还主动说服小邮差学丈夫洗照片的手艺。在平静岁月里,她是最好的邻居,最有礼貌的生意人家属,最不吃亏也不贪便宜的家庭主妇。她总习惯性地关注自己,就像上楼前对着镜子整理面容,确保样样妥帖。老金的女儿曾随父母去过杭州,会心疼没去过杭州的襁褓弟弟,还为打鬼子的伤兵宋存义上药。可就是这样可爱的女子,最终也惨死于屠刀之下。老金的妻女,是片中最令人心痛的人。
生死存亡之际,有恐惧,有挣扎,有期待,更有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朴实、善良与良知。这些普通人在极端困境中被一步步推向良知的底线。留存日军罪证的决定、与日军的殊死搏斗,并非源于崇高的英雄主义宣言,而是出自最朴素的民族情感——总不能做汉奸吧。
这就是当年南京城潜藏的世道人心。有这份底色在,南京虽称“沦陷之城”,实为“不破之城”。老金临终时举着照相机如持枪般忘我拍摄,高声喊“老子就是拍照片的!”他在乱枪扫射中倒下的那一刻,目光平静得让人心碎——我庆幸他惨死的妻女未曾目睹,而他始终认定家人早已脱离险境。他与他的妻女都已死去,却都以为对方还活着。我们大多数人的身边,都有这样的丈夫、妻子、父亲、母亲,他们不懂什么大道理,却能为彼此全力以赴,不惜生命。此刻,观众、演员与角色身心交融,无不泪如泉涌。
几位主演在片中的演技堪称惊艳,几乎无一处闲笔。不仅有台词时的演绎出神入化,无台词的瞬间更令人难忘。苏柳昌面对刺刀时颤抖的指尖,初见屠杀照片时骤缩的瞳孔,让观众真切感受到良知被刺痛的战栗;暗房里红色安全灯的光晕与窗外日军手电的冷光激烈碰撞,形成真相与暴力的光影对峙;苏柳昌在红光中冲洗照片时,侧逆光勾勒的剪影如刀刻斧斫;老金护住众人时绷紧的脊背,林毓秀藏起底片时泛红的眼眶……每一处细节都清晰映照出生命的坚韧。
整部电影的空间叙事恰似照相馆暗房的隐喻系统,每个角落都深意存焉。显影液中的影像载体在黑暗中孕育光明,众人的觉醒也在这方寸角落完成改变。影片结尾,众人获通行证临行前合影,老金手摇布景轴,幕布上依次呈现故宫、长城、上海城隍庙、苏州园林。这样的场景,与其说寓意个人命运嵌入家国版图,毋宁说是普通人对未来永不熄灭的憧憬。
关卡上残暴的枪声终究击碎了这个梦想,撕碎了平凡人的亲情与生命,它们最终散作漫天星辰。当照相馆暗房的红光穿透烽火,投射到无声奔去的历史长河,我们终将明白:不忘国难,珍惜和平,唯爱与信念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