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听诉 打开幸福门——吉水县党建引领加快老旧小区改造

近日,记者来到吉水县沁樟花园小区,只见崭新的柏油路、平整的步行道、全新升级的健身区……在吉水,改造完成的老旧小区正经历着“逆生长”,一场以党建引领的改造行动正火热开展。
吉水县紧盯民生痛点,以“入户听诉”为抓手,精准捕捉群众最迫切的需求,集中力量高效破解民生难题,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回应群众期盼,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一线听诉快速办
“以前污水没过脚踝,雨水管漏水、味道难闻,谁不憋气?”沁樟花园小区居民刘志平的回忆道出了老旧小区居民的普遍困境:地势低洼、管网老旧、设施匮乏,雨天即成“水乡泽国”。
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事,吉水县组建党员干部“红色先锋队”,深入沁樟花园、石阳小区等20多个重点小区开展“地毯式”入户走访。针对排查出的化粪池外溢、屋顶漏水、管网堵塞等问题,建立“诉到速办”机制。党员干部带头认领难题,协调资源,督促施工。
石阳小区居民张平仁反映化粪池堵塞异味严重。问题上报后,施工队仅用一周便完成清淤疏通。“真没想到这么快,化粪池通了,心里那口闷气也顺了。”张平仁说。这正是吉水县“入户听诉诉到速办”机制落地见效的生动缩影。群众诉求得到快速响应和解决,疏通了堵塞的管道,更解开了群众的心结。
“三张清单”精准改
老旧小区改造点多面广,如何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成效最大化?吉水县通过对入户信息的系统梳理,创新制定应急清单、民生清单、提升清单“三张清单”工作法,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
应急清单直指安全“痛点”:化粪池堵塞、危旧管线漏电、墙体脱落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列为优先级,火速解决,守住安全底线。
民生清单聚焦生活“难点”:水电气管网老化、道路坑洼积水、照明不足、缺乏活动空间等“老大难”问题,是改造重中之重,着力改善基本居住条件。
提升清单着眼品质“提升点”:在解决基本问题后,统筹考虑绿化美化、停车位增设、适老化适儿化改造、文化营造等,提升整体环境和生活品质,让居民从“住得安”迈向“住得好”。
文峰社区石阳小区,施工严格对应清单。“我们根据小区‘体检报告’,精准‘开方’,靶向‘治疗’。”吉水县项目建设服务站站长刘发苟介绍。改造全过程尊重居民意见,方案公示、居民代表监督、施工中随时沟通调整。怎么改,老百姓参与其中,在吉水已成共识。
改后善管暖民心
“变化太大了。现在晚上亮堂堂,散步跳舞的人多了,新乒乓球台让我们老伙计天天能切磋。”望着焕然一新的小区,城市花园居民潘招华高兴地说。基础设施完善与生活品质提升,让群众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
截至目前,吉水县通过“入户听诉”收集的22个突出问题中,19个已高标准完成整改,剩余3个稳步推进。排查出的10个存在管道隐患小区已全面启动修复。
改好更要管好。为此,吉水县属地乡镇积极推动成立业委会,引进物业或探索社区托管、居民自治模式。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居民“主人翁”意识,引导其自觉维护改造成果。该县还将启动改造“回头看”评估成效,严把新建项目质量关。县城市管理局配备应急设备,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居民“小事不出社区”。以党建引领常态化、物业管理精细化、群众参与制度化支撑长效管理,确保改造成果持久惠民,让民心工程持续温暖千家万户。
本报全媒体记者 周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