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棉袄”上岗记


姚培苗正在照顾老人。
8月6日清晨,上饶市信州区西市街道解放河养老照料中心内,87岁的张国香攥着护理员姚培苗的手,笑眯眯地问:“小姚啊,今天又给我带啥好吃的啦?”
姚培苗从包里掏出一根香蕉,弯下腰剥皮后慢慢喂到老人嘴边:“给您带了最爱吃的香蕉,不过医生说今天只能吃半根。”“小姚真是我的贴心小棉袄。”张国香咂着嘴笑起来,另一只手轻轻拍了拍姚培苗的手背,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亲昵得像一对亲祖孙。
谁能想到,这个被老人唤作“贴心小棉袄”的姑娘,一年前还在求职路上茫然徘徊。2024年夏天,从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毕业的姚培苗,揣着简历跑遍了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却因缺乏经验屡屡碰壁,“早点挣钱替妈妈分担压力”的念头,一天天灼得她心里发慌。
转机始于今年3月。西市街道解放河社区就业之家的工作人员开展例行摸排时,听说了姚培苗的困境,立即启动“困难大学生就业护航计划”。几次深谈中,工作人员发现,这个说话轻声细语的姑娘,笔记本上的护理要点记得工工整整,说起老年照护时,眼睛里更是闪着藏不住的光。“她理论功底扎实,性子又能沉下来,养老护理说不定就是最适合她的舞台。”就业专干郑智情笃定地说。
半个月后,就业之家便将姚培苗推荐到了这家急需专业人才的养老照料中心。上岗头一个月,她的笔记本又厚了不少。翻身时如何避免压疮、喂食时床头该抬多高、和失智老人说话时要放慢多少语速……这些细节姚培苗都一一记下,一有空就拉着资深护工请教。她渐渐明白,护理不光是技术活,更要把心融进老人的日常里。“张奶奶喜欢跳扇子舞,要找教程学片段;胡爷爷爱听评书,记得帮他下载好……”姚培苗的手机备忘录里,记满了老人们的兴趣爱好。她琢磨出的“记忆训练小游戏”,更成了中心的保留节目,活动室里每天都笑声不断。
有一次,郑智情来回访。“大家对你的评价都特别好,张奶奶刚才还跟我夸你给她梳的辫子好看呢。”她笑着说。姚培苗望着树荫下乘凉的老人们,信心满满地说:“看到他们笑,我就浑身都有劲儿。”
第一个月工资到账那天,姚培苗第一时间把钱转给了妈妈。电话里,妈妈高兴得哽咽了:“我的小棉袄会挣钱了,会疼妈妈了!”妈妈的声音让姚培苗红了眼眶,她说:“现在,我不光能挣钱了,在这里,我还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从去年夏天的彷徨无措,到如今成为老人们的温暖守护者,姚培苗的经历,正是我省“5+2就业之家”用速度搭建桥梁、用精度匹配需求、用温度照亮前路的生动写照。
本报全媒体记者 侯艺松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