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伪农技专家”坑农害农,必须露头就打

2025-08-13 09:13 阅读
大江网原创

  近日,央视《财经调查》曝光了“祥和农业”等一批假农业专家网红账号。这些账号打着“农业大学”“从事农业行业十年”的旗号,在短视频平台上大谈农业知识,推荐各种农资产品,全靠编造人设和虚假宣传来骗取农民的信任,名为“助农”,实为“坑农”。

  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农资是农业生产的“粮草”,是粮食丰收的重要保障。而如今,这些所谓的“农业专家”,却利用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渴望和信任,大肆推销假冒伪劣农资,不仅让农民的辛苦钱打了水漂,更可能影响到粮食的安全生产。这种行为,无异于在农民的“饭碗”里下毒,在国家的“粮袋子”上动刀,必须予以严厉打击。

  为什么这些“伪专家”能够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一方面,是部分农民缺乏辨别能力,容易被虚假宣传所迷惑。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民对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他们往往难以分辨哪些是真正的好产品,哪些是“忽悠”。另一方面,网络平台的监管不力也为“伪专家”提供了生存的土壤。一些平台为了追求流量,对内容审核把关不严,让这些虚假信息得以广泛传播。

  要让“伪专家”无处遁形,还农民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网络平台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内容审核,对那些打着“专家”旗号行骗的账号,要及时封号处理;而农民朋友们自身也要提高警惕,增强辨别能力,遇到问题多向正规的农技人员咨询,不要轻易相信那些来路不明的“专家”和产品。

  农,天下之大本也。农业是国家的根基,农民是农业的主体。绝不能让这些“伪专家”破坏了农业的发展,伤害了农民的感情。只有让真正的农技专家成为网络上的“主角”,让信任不再被流量绑架,让优质的农资产品走进田间地头,让每一分耕耘都能收获应有的回报,才能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让国家粮食安全得到坚实保障。

  (刘诗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