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长城乱刻划者被公示,一堂生动的文明旅游警示课

2025-08-13 16:16 阅读
大江网原创

  “到此一游”不是想刻就刻,不仅会承担法律责任,还会被景区作为“反面教材”公之于众。

  近日,北京八达岭长城检票口的屏幕上,滚动播放5名游客在长城违法刻划后被依法处罚的信息,以此警示来往游客文明出游,保护好长城文物。不少网友对此做法点赞。

  揆诸现实,各地已有多人因破坏文物古迹而遭受处罚。可为何有一小部分人总是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在文物上乱刻乱划?究其原因,有法律意识淡薄的因素,也存有侥幸心理:一些游客认为自己来自天南海北,“刻”过即走,消失茫茫人海中,难以寻觅。无论是景区也好,还是文物保护单位也罢,跨地域追责难度大、成本高,不会为了这么点“芝麻事”大费周章。

  跨地域不是免责的“护身符”。北京警方首次启动行政案件异地办案程序,依法对违法者惩戒,用雷霆手段让破坏文物者长了记性。这也给各地提了个醒:法治的生命力在于落实,对于自私和任性的“随意一笔”,只有动真格、见真章,才能把违法者打疼打醒,才能以儆效尤。

  与其事后惩戒,不如事前预防。文物古迹具有不可再生性,一经破坏往往就有不可逆的毁损。可以说,在文物古迹上随意刻划的每一笔,是对文化的消解,是无法承受的文明之殇。因此,提醒广大游客文明出游、文明观赏是很必要的。

  事实上,很多景区也都想了一些办法,比如设置警示牌、组织保安现场劝阻等。不过,这些手段相对还是比较“柔性”,一些游客对此并不“感冒”。而像八达岭长城的做法,在景区检票口播放破坏文物者的处罚信息,是把法治的“预防针”打在游玩观赏的前头,对游客而言无疑是一堂生动的法治警示课。

  在文物上刻划,不仅要受道义上的谴责,更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只有把道德账算明了、把法治账讲清了,文明旅游才会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徐卫清)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