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江西“服务机器人”何以C位出道成“黑马”

2025-08-14 10:36 阅读
大江新闻原创

  在江西上半年的经济“半年报”中,一匹“黑马”脱颖而出——服务机器人产量涨幅高达87.7%,超过上涨71.9%的新能源汽车,成为智能产品领域产量涨幅的新晋“冠军”。这组数据背后,是江西制造业在新赛道上的强势突围,更藏着“后来者居上”的发展密码。

  政策东风是服务机器人崛起的强劲助力。政策的助力,从来不是“大水漫灌”的粗放扶持,而是“精准滴灌”的靶向施策。《江西省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实施方案》《江西省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政策文件的出台,为服务机器人产业装上了“双引擎”:一方面明确研发方向,让企业知道“往哪跑”;另一方面打通落地环节,让项目能“加速跑”。这种“既给方向又给通道”的政策智慧,既避免了企业盲目投入的风险,又激活了相关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为产业腾飞铺就了快车道。

  产业集聚则为服务机器人筑牢了发展根基。产业集聚的优势,在于把“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取暖”,形成“攥指成拳”的合力。例如,九江机器人小镇吸引优必选、优地、猎户星空等30余家企业落户,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装配再到应用场景开发,构建起“吃干榨净”的完整产业链。当上游企业的零件能当天送达下游车间,当研发团队的创意能快速转化为生产方案,这种“邻居式协作”不仅降低了成本,更催生出“1+1>2”的化学反应。这种集聚效应,正是江西服务机器人产业能快速形成竞争力的“地利”所在。

  创新研发更是服务机器人“超车”的关键密码。创新研发的突破,胜在“聚焦细分赛道,拒绝面面俱到”。赣州市与黄浦江资本合作的10亿元机器人产业基金,不搞“撒胡椒面”式的覆盖,而是优先投资于智能机器人技术及其相关产业链;企业层面,修水县欧克机器人公司年产能5000台(套)的码垛机器人专攻生产效率,瑞昌智酷机器人的管道检测设备能穿越200毫米细管,直击行业痛点。这种“小而精”的创新路径,让江西在应用场景创新上抢占先机,证明了“找到细分市场的痛点,就是打开增长的风口”的道理。

  不过,跑得越快,越要警惕“短板效应”。机器人行业高端人才被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虹吸”,人才短缺如同“卡脖子”的绳索;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空白,则提醒我们暂时的领先不代表永久的优势。这些挑战,既是产业升级的“拦路虎”,也是未来突破的“练兵场”。

  江西服务机器人的“领跑”,是政策、产业、创新三方发力的必然结果。它的成功不仅为江西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范本,更证明了新兴产业“换道超车”的可能性。未来,只要持续补人才短板、拓前沿领域,这匹“黑马”必将成为拉动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千里马”。

  (刘诗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