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证如山!中国法官梅汝璈东京审判日记手稿首度公开——200余页5万余字原稿,完整定格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头四次开庭现场
编者按:
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首要战犯进行国际大审判,史称“东京审判”。审判长达2年7个月,历经818次开庭。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中国法官梅汝璈等人不懈努力,最终将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等7名甲级战犯送上绞刑架,捍卫了国际公平和正义。
梅汝璈,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郊区朱姑桥梅村(今南昌市青云谱区青云谱镇石马村朱姑桥梅村),能说一口纯正南昌话,是一名地道的江西老表。赣鄱水土滋养了他刚直的脊梁,更赋予了他深厚的家国情怀。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其子梅小璈向家乡媒体江西日报公开了父亲遗存的日记手稿,使东京审判之初50多天的历史风云得到真实、生动的再现。
▲视频制作|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童梦宁

▲资料图: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场景。 青云谱区文化馆供图

▲资料图:远东国际军事法庭11国法官,前排右二为中国法官梅汝璈。 青云谱区文化馆供图

▲资料图: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席上的梅汝璈(右)、庭长韦伯(左)。 青云谱区文化馆供图

▲资料图: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席(注:最后一排)上的11国法官,左六为中国法官梅汝璈。 青云谱区文化馆供图

▲资料图: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被告席上的东条英机(图中二排右四)。 青云谱区文化馆供图

▲资料图:被判决绞刑的7名被告,上排左起分别为板垣征四郎、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下排左起分别为广田弘毅、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 青云谱区文化馆供图

▲存世79年的梅汝璈日记手稿罕见曝光。摄影|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童梦宁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北京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童梦宁报道: 在第80个日本投降纪念日临近之际,一本存世79年的日记手稿为侵华战争史实再添铁证,有力击碎了妄图为侵华战争翻案的谬论。近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法官、江西老表梅汝璈之子、73岁的梅小璈在北京接受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首度公开了父亲遗存的唯一日记,并就原稿中的涂改、圈画、标注等痕迹作出分析、解读。这本珍贵手稿罕见面世,为历史真相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元档案”。

▲梅小璈就日记手稿涂改等痕迹,首次公开作分析、解读。 摄影|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童梦宁

▲梅汝璈日记手稿每页都有涂改、圈画、标注等痕迹。 摄影|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童梦宁
梅汝璈日记手稿因历经劫难,难存完璧,仅留有200多页5万余字,以第一视角记录了1946年3月20日梅汝璈抵达东京首日至5月13日的所见、所感、所思,每一页都是凝结历史的切片,是一位中国法官对正义、合法审判执着追求的铁证。记者注意到,该手稿有两大亮点尤为引人注目:完整定格了东京审判头4次(1946年5月3日、4日、6日、13日)开庭现场,日记每一页的原始修改痕迹。

▲日记手稿中的钢笔字及涂改等痕迹。 摄影|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童梦宁
梅汝璈的墨迹力透纸背,清晰如昨。他以冷静锐利的笔锋,刻画了日本首要战犯接受审判时的真实面目:“东条和肥圆圆脸的土肥原……都是板着面孔,佯作镇静,尤其是东条,简直一动不动,像石膏塑的人一般。”“南京大屠杀的总凶手松井石根,简直是一个驯服得像绵羊似的可怜虫!”对板垣征四郎则特别说明:“我得多盯他几眼”……

▲1946年5月3日东京审判开庭首日日记手稿中的第一页。 摄影|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童梦宁
5月3日开庭首日的日记修改痕迹最多。如:在“尤其是东条,简直一动不动,像石膏塑的人一般”下方,梅汝璈特别加了下划线,这在手稿中尤为少见;“他们面对着我的这一群,使我内心发生无限的愤恨”中的“他们面对着我”,涂改前的表述是“我面对着他们”。针对这两处修改细节,梅小璈重点作了解读:“尤其是东条……”句子下方划一条线,是父亲将东条英机视为战犯之首,必须予以严惩的无声誓言;作为法官,父亲代表的是法庭的威严与正义的尺度,将“我”“他们”调换位置,改成“他们面对着我”,是为了强调这些战犯面对的是法官,是在接受正义的审判。这些细节是驳斥翻案谬论的有力注脚。
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首席专家、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主任程兆奇认为,这份手稿是梅汝璈的文字肖像,其即时性、原始性无可替代,价值远超印刷文本。该手稿不仅填补了东京审判核心史料空白,与梅汝璈晚年未竟著作《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形成互证,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原始脉络支撑。尤其当下面临日本右翼力图为侵华战争及战争罪犯翻案,对东京审判予以种种否定、歪曲等荒谬论调时,该手稿成为驳斥谬论、捍卫历史真相的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