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好人评选“门槛”不能定太低

2025-08-14 17:28 阅读
大江网原创

  做好人好事是没有前提条件的,人人可为、不分大小,但好人评选活动是有硬性标准的。

  近日,吉林白城发布的关于“吉林好人”候选人的公示,其中一名候选人齐某的先进事迹包含“炒菜多放父亲爱吃的辣椒”等叙述,引发不少网友质疑。当地文明办工作人员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已取消了这位候选人作为“吉林好人”的候选资格。随后,中国吉林网发文称,齐某的“吉林好人”候选人资格没被取消,还强调,“好人”,最是平凡能共鸣。这让关注此事的网友一头雾水,这事该怎么看?

  齐某到底是凭什么事迹获得“吉林好人”候选人资格的呢?公示信息显示,她全程照料患糖尿病住院的奶奶、陪爷爷逛北京天安门,工作中,她耐心帮老人用手机办业务、教操作,入户帮做家务,而生活里,她记挂父母喜好,炒菜多放父亲爱吃的辣椒。

  不可否认,齐某事迹中的所作所为确实是在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道,值得肯定和表扬。但这些事都比较普通、常见,很多人正在做或已经做过,既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善举,也没有感人肺腑的过程,很难让人对她参评“吉林好人”的资格表示认同。

  有一点必须明确,网友对齐某参评“吉林好人”先进事迹的质疑,并不是对其孝顺之举的否定,毕竟,像齐某这样孝老爱亲之人多多益善。网友真正在意的是,她这些日常中的孝顺之举真达到了“先进事迹”的分量吗?

  虽然齐某推荐参评的是“身边好人”,而她入选“吉林好人”的理由是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践行家庭美德。但可以与之对比的是,“吉林好人”曲亚波不仅悉心照料植物人丈夫20载,更全心全意为家里的3位老人养老送终,在社会上引发广泛好评。相比之下,“炒菜多放父亲爱吃的辣椒”的“先进事迹”的确显得微不足道了。

  笔者注意到,“吉林好人”评选活动有一条硬性标准——各地、各部门推荐的人选“必须事迹真实可靠、社会影响大、群众威信高”。也就是说,即使齐某被公示的事迹真实可靠,但“社会影响大、群众威信高”这两点,仍需打个问号。

  进一步讲,如果一个人只是有些日常善举就能参加好人评选,哪怕只是作为候选人被公示,也会被公众认为评选活动标准太低、过程不严谨、意义不大,进而影响该活动的“含金量”、公信力和示范引领作用。

  有人之所以能评上“好人”,一个关键原因是他们做了一般人做不到的好人好事,比较“稀缺”,更在于他们做出的好人好事能够引领文明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彰显真善美、让人见贤思齐,影响范围比较广。对于万众瞩目的好人评选活动,相关部门还是应该严格评选标准,规范推荐审核流程,“门槛”不能定太低,宁缺毋滥,确保候选人的“好人事迹”让人信服,能够起到示范引领的榜样作用,温暖社会和人心。

  (潘诚)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