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20年|从“卖木头”到“卖风景”:刁德华劈开生态路
人物名片:
刁德华
靖安县三爪仑乡红星村村民,兰居民宿经营者。从卖木材、砍毛竹为生,到“第一个吃螃蟹”,建起度假村和民宿,“靠山吃山”的途径之变,不仅给刁德华带来身份之变,也拓宽了致富路。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喻博闻 江西报全媒体记者邹海斌报道:八月的雨后,靖安县三爪仑乡群山如黛,云雾缭绕,溪流潺潺。在红星村兰居民宿的庭院里,57岁的刁德华正忙着招呼来自南昌的避暑游客。
“老一辈都是以卖木头、砍毛竹为生,我是从20岁砍到27岁。”回忆起往昔,刁德华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复杂。那时,砍伐竹木是红星村乃至整个三爪仑乡村民的主要生计来源。
“各家各户都砍木头毛竹,导致山上生态遭破坏,资源也逐渐枯竭。”刁德华告诉记者,当时乡里每年都有20余万立方米的林木砍伐指标,村民们全都指望着山上的“木头”过活。
然而,这份“靠山吃山”的日子并不安稳。“竹木加工厂多,市场行情好时,一年能挣个一两万元;行情不好时,收入只有几千元。”刁德华说,这点收入勉强贴补家用,常常捉襟见肘,还需外出打工补贴。无序砍伐导致山体裸露、水土流失,让村庄陷入了发展困境。
起初,当乡政府提出封山育林、发展乡村旅游的构想时,包括他在内的许多村民都很不理解。“山上的资源就是我们的生活来源,为什么要封山?大家实在想不通。”
当发展乡村旅游的春风吹进大山,刁德华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1998年,他在距离村庄四五公里的山沟里投资开办了南岭度假村。“当时我看好民宿行业的发展前景,就想试试。”凭借三爪仑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淳朴的乡村风情,度假村很快“火”了起来。
从“卖木头”到“卖风景”,刁德华的“第一个吃螃蟹”,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红星村激起了层层涟漪。越来越多的村民转变观念,修整房屋,打理菜园,办起民宿,做起餐饮。“他们也都不去砍木头了?”面对记者的询问,刁德华肯定地回答:“不砍了!”
“办民宿比当年砍木头的收入好很多了,而且旅游行业是可持续发展的。”谈及收入变化,刁德华深有体会,“那时候砍木头,砍了一年就要等好几年,旅游业年年有收入。”这份稳定且持续增长的收益,让村民们真切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刁德华的事业也迎来了第二次飞跃。2014年,他投资创办了兰居民宿,拥有50多个房间,暑期一房难求。很多年轻游客带着父母孩子,自驾来这里度假,“过几天神仙日子”;还有旅行社的、公司团建的、同学聚会的,都喜欢来三爪仑。
虎啸峡、观音岩、滑雪场和新开发的溯溪、溪降等旅游项目,深受游客喜爱,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不仅吸引了南昌及周边县市游客,还引来了湖南、湖北的远方游客。据了解,红星村年接待游客达十多万人次,旅游年收入超过2000万元。
“这是一个开心舒心的好行业。”刁德华的话语中洋溢着幸福与满足,“好生态、好风景,让我们村变得热闹、有希望,也让我们真切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