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场!让世界看见江西:当《天工开物》在舞台上苏醒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特派全媒体记者梁武健、李维圣汉报道:8月15日,上海西岸大剧院的灯光骤然熄灭,当一束追光刺破黑暗,舞台上忽然“生长”出一片流动的稻浪——舞者们躬身起伏,衣袖翻飞间,400年前宋应星笔下“乃粒”篇章的农耕图景,就这样撞进了当代观众的眼眸,又一次让观众见证了“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当代涅槃,这部由江西文演集团与北京舞蹈学院联合打造、陆川执导的舞剧《天工开物》,正以磅礴之势,在中华大地上乃至世界舞台掀起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从赣鄱大地到黄浦江畔,从国内舞台到联合国,这场“江西文化的远征”,早已不止于演出场次的数字,它是一次让千年智慧“活”起来的壮举,更是以江西为原点,向世界传递着中华文明的创新基因与精神密码。
思想共振:从《天工开物》到当代的精神密码
“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舞台上,青年宋应星掷地有声的独白,让台下不少年轻观众心头一震。六次科考落第的他,转身走向田埂、作坊,将笔墨对准“稻粱菽麦”“舟车陶冶”——这种跳出“仕宦执念”、扎根民生的选择,恰与当下年轻人“人生不止一条赛道”的价值追寻形成奇妙共鸣。
舞剧用双线叙事编织出跨越时空的精神纽带:舞剧以《乃粒》篇章开篇,致敬袁隆平与宋应星的“禾下乘凉梦”。两位江西人跨越数百年的精神对话,成为中华文明以民为本的生动注脚:一边是宋应星在明末乱世中伏案著书,烛火映着他“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批注;另一边,禾下乘凉的梦境与舞台上翻滚的稻浪重叠,现场观众席的掌声里,藏着对“实干兴邦”最朴素的认同。
“宋应星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他是每个追梦者的镜子。”有观众这样感叹。这种“共鸣”,正是《天工开物》最动人的力量——它让400年前的科技理想,成为照进当代的精神之光。
美学破圈:用东方韵致重构舞台想象
走进剧场的瞬间,舞台背景是流动的明代版画白描,透着“大、简、巧”的美学理念。观众被“明制美学”的气场包裹,虚拟影像与实体舞美相生,突破传统舞剧的观演边界,让观众沉浸于流动的工艺史长河。
“陶瓷烧造”章节堪称视觉盛宴:舞者们身着素麻舞衣,衣上绣着景德镇青花瓷的缠枝纹,以刚柔并济的肢体语言,演绎“乃粒”“陶瓷”“冶铸”等篇章:演员指尖流转的弧度,与景德镇老匠人拉坯的手势分毫不差;当虚拟窑火“点燃”舞台,舞者们旋转腾跃,衣袂翻飞间仿佛有青花瓷在烈焰中结晶,釉色从青灰渐变成宝石蓝——这是江西匠人“七十二道工序”的诗意浓缩,更是景德镇窑火的千年传承。而“冶铸”段落里,铁匠舞者的肌肉震颤与夯土声同频,每一次挥臂都带着赣鄱汉子“硬打硬拼”的劲道,将“工匠精神”跳成了看得见的力量。
音乐更是一场“听觉考古”:丝弦乐器与劳作原声交织,既有古典雅乐的庄重恢宏,如编钟鸣响诉说历史厚重;又有民间音乐的质朴真挚,似稻田蛙鸣传递生命律动。这些最原始的劳作声,与编钟的清越、丝竹的婉转交融,让“耕织图”有了可触摸的质感。有观众形容:“闭上眼,仿佛能闻到稻田的清香、窑火的草木灰味。”当老年宋应星与青年宋应星隔空对话,全场观众屏息凝神——这一刻,历史厚重与当下鲜活、科技理性与人文温度在舞台上完成了跨越时空的共鸣,宛如一场“文明基因的解码仪式”。
科技赋能:让古籍在光影中“活”起来
裸眼3D技术将《天工开物》原书中的123幅白描绣像转化为动态长卷,稻穗低垂似含露,瓷窑烈焰如腾龙,冶铸轰鸣震寰宇,光影交织间,观众仿佛穿越至明末江西书院,与宋应星共执笔墨、辨物性、探真知。“这哪里是舞剧?分明是一场科技大片!”当全息投影让古代工匠从书页中“走”出来与演员共舞,现场观众发出阵阵惊叹。
导演陆川将电影蒙太奇的巧思注入舞蹈:前一秒还是科举考场的森严队列,下一秒镜头“切”到田间插秧的热闹场景;宋应星的批注在光影中流淌,化作“乃服”篇里织女手中的丝线。最震撼的是终章“开物”:老年宋应星扮演者马蛟龙以一个腾空三周半的高难度旋转收尾,身后的全息幕布上,《天工开物》的书页化作满天星斗,最终凝练成“物自天生,工开于人”八个金光大字。这一刻,科技不再是炫技,而是让古籍“开口说话”的桥梁,历史烟云与科技之光在舞台上碰撞出璀璨的火花,奏响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东方哲思。
走向世界:江西故事的全球回响
“物自天生,工开于人;文明互鉴,美美与共。”当舞台上的虚拟瓷器在光影中流转,宋应星四百年前的箴言回荡剧场——自然界蕴藏的能量,需借人之智方能造福于世。这种“天工开物”的哲学,既是江西对世界的贡献,亦是中华文明对人类科技的普世关怀,更是一份“以科技润泽人类,以人文温暖世界”的东方承诺。
从江西艺术中心到上海西岸大剧院,从联合国总部的“文明对话”专场到10月悉尼歌剧院、11月在雅典圣诞剧场,《天工开物》正带着文明互鉴的使命,叩响世界的门。
(图片来源:江西省文演集团舞剧《天工开物》制作统筹黄毅杰)
当上海西岸大剧院落下该剧目巡演的第77场大幕,不少观众仍站在剧场外不愿离去。有人对着海报里“影响世界的江西”系列舞台剧的字样拍照。这或许正是这场远征的意义:它让宋应星的“开物”精神,从典籍里走到生活中;让江西的“务实、创新、担当”,从地域品格长成民族共识。
(图片来源:江西省文演集团舞剧《天工开物》媒体统筹许红)
从分宜的著书斋到世界的大舞台,从400年前的烛火到今天的聚光灯,《天工开物》的故事还在继续。它是创造,更是传承;如文明的星火,永远照亮前路,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