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记金溪县何源镇彭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彭徇龙

初秋的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山间。山脚下,金溪县何源镇彭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彭徇龙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村民服务中心忙碌起来。
2020年年底,怀揣着改变家乡面貌的初心,他放弃蒸蒸日上的事业,毅然回到家乡,带领群众改善村庄环境,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治理,持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谈起彭徇龙,村民都十分认可。“多亏了他,他是我们的带头人,彭家村现在是真正的美丽乡村,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村民毛新华说。
千方百计解民忧
5年前,提起彭家村,村民们连连摇头: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村里矛盾多、人心散;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村民连吃水都是难题。
2020年年底村“两委”换届时,面对乡亲们的期盼,彭徇龙决定回到家乡,并当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上任首月,他走村入户听取村民意见建议,笔记本记下60多条诉求:环境整治、道路扩建……每项都标注着紧急程度。“乡亲们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只有实实在在多办实事,才能赢得信任与支持。”彭徇龙说。
“彭书记,水咋又停了?”2021年除夕,正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村民们焦急地找到彭徇龙。原来,彭家村地处偏远山区,生活用水是山泉水。由于水池容量较小、设备缺乏维护,村里隔三岔五停水,影响村民生活。
彭徇龙二话不说,抄起工具就往山上赶。清理水池、维护管道,在严寒中抢修2个小时,终于赶在当天中午恢复供水。此后,他多次对接职能部门,全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新建两个蓄水池、更换2000多米供水管道,让村民从此喝上放心水。
几年来,彭徇龙带着村“两委”班子始终围着民生转、顺着民意干。他们多方奔走,争取各类资金700余万元,实施老旧房屋用电与厕所环境改善、道路扩建、休闲广场改造等项目,使村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产业铺就富民路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得为村里找到致富好路子!”彭徇龙上任后,就把发展特色产业摆在重要位置,想方设法带领群众增收。
彭徇龙在走访中了解到:村里留守妇女多,她们缺乏稳定收入来源。他想到有朋友在外开办服装厂,便自筹资金购买设备,在村里开办服装加工厂,承接朋友工厂订单。服装厂不仅吸纳了3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还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增收路径。
2022年春耕时节,新的难题摆在面前:农田存在撂荒问题,种粮户更少了。彭徇龙带着村干部赴外地考察学习。回村后,他连续20多天挨家挨户宣讲政策,嘴皮子磨破了,人心焐热了,最终成功流转近1200亩农田,引进建宁县桂才种子专业合作社建立水稻制种基地,助力农业转型发展。站在水稻制种田边,看着稻浪翻滚,村民彭水根感慨道:“以前是撂荒地,现在变成‘聚宝盆’。”
暑假期间,一辆辆旅游大巴开进了彭家村。大学生们走进田间地头,和村民一起劳动、调研,给乡村带来了新活力。
这几年,彭徇龙敏锐把握乡村旅游发展机遇,积极对接项目资金,盘活村庄20余亩闲置土地,引入社会资本,打造集电商直播、团建研学、农事体验于一体的溪畔农场。他还开通“彭支书”社交媒体账号,通过直播销售特色农产品,策划拍摄短视频,宣传家乡美丽山水。
如今,村里名气打响了,人气更旺了,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今年以来,该村溪畔农场接待各类研学团队和游客4000余人。
在彭徇龙带领下,彭家村焕发勃勃生机。昔日沉寂的“空心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
党建引领聚合力
“我家里停电了,不知道什么原因。”一天傍晚,独居老人彭发生家中突然断电了。接到反映后,网格员毛学文、朱祝新赶到他家中,并迅速开展检查、维修。灯亮了,彭发生的脸上绽放了笑容。
农村要发展,关键看支部。为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彭徇龙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全村划分为3个大网格、11个微网格,由党员村干部担任网格长,党员村民包联到户作为网格员,实现责任到人、覆盖到户,将贴心服务精准送到每家每户,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米”。
如今,“有事就找网格员”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现在邻里纠纷少了,干群关系亲了,村里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村民席祖兴笑着说。
既要口袋鼓,还要精神富。彭徇龙推动在村头建设移风易俗长廊和文化广场,使其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利用这些场所,彭家村常态化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等活动,让文明新风吹进家家户户。这几年,彭家村捧回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沉甸甸的牌子。
烈日炙烤着穿村而过的道路,压路机轰鸣着来回碾压。沿道路望去,彭徇龙目光坚定:“今年9月,6米宽的主干道将通车,咱村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本报全媒体记者 焦俊杰